三年级美术《分分合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苏少版美术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分分合合》,在教材中是单独的一课,建议课时为一课时,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中的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课标中指出,这类课程“知识目标要求概括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这将是教学中教师最应该注意的关键点;情感态度目标强调了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P57”具体到本课的内容:通过将一种几何形进行巧妙分解,再从新组合成有趣的图形,来培养学生的图形概括能力,学习用简洁的平面图形来表达具象或抽象的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它和拼贴画一样,但是两者有一个根本的区别:拼贴画不是对一种形状的完整分割,也不要求分割下的所有块面都用上;而本课的“分”是从一个形状的整体着眼,“合”是要求把分出的每一块都用上,这就需要对图形有很强的概括和预见能力,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设置一个梯度。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精神和本课的具体内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目标: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初步认识具象形和抽象形。掌握常用的分割、组合的基本方法,并能巧妙地用这些方法来设计、表现生活中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引导学生在自由分割组合、边拼摆边设计修改和完全的设计创作过程中体验创作的愉快,感受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通过比武大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有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让学生用几何形概括生活中的物体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让学生自由分割组合、边拼摆边设计修改和完全的设计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树立善于思考,不断更新、突破自我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及落实方法:掌握几种基本的分割和组合的方法,并能用几何形分割组合成抽象或具象的画面。从课前预热到学生作业,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三次小练习(拼摆七巧板、其它几何形的分割和自由拼摆、边拼摆边构思修改)和一次大练习,使本课重点得到落实。
四、说教学难点及化解方法:
1、学生很容易把它做成剪贴画(不能用上剪下的每一块,贴的时候会重叠)。为此我设计了七巧板游戏,自制独特五巧板自由拼摆,拼摆后适当二次分割修改三个小练习,以保证学生不和剪贴画混淆。
2、在让学生自由分割组合、边拼摆边设计修改和完全的设计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掌握创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为化解这一难点,我创设了比武大会的情境,安排七巧板、自制五巧板的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习得方法,体验过程。
五、说学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几何形,并能够把生活中的物体简单地概括成几何形体的组合。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学过《拼拼搭搭》之类的剪贴画,可以引导学生把两者对照起来,吸收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区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否则学生很容易把它做成剪贴画(不能用上剪下的每一块,贴的时候会重叠);同时,学生们十分熟悉的七巧板游戏和本课的学习内容的要点是完全一致的。利用学生原有经验中的这样两点,学生将能很好地把这样一个新知识纳入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课在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力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创新能力,寓教于乐,玩中学,使学生对枯燥深奥的创作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说教法: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类课型给出的教法建议是:“选择适合中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给予儿童一些材料,启发儿童对材料进行直观感受,引发联想;然后让儿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根据想象进行制作;还可以在制作的基础上进行装饰……p71”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特点及本课的重难点,笔者采用这样的教法:首先在七巧板游戏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本课作业的基本规则,引出本课知识点(分割方法的探讨),并感受学习的乐趣,接着让学生在其它几何形上用探讨出的分割方法制作一副独特的七巧板,并用它自由拼摆;在拼摆的过程中再次引导学生悟出创作的方法——二次分割,并渗透知识点(组合的方法,具象形和抽象形);最后让学生在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中进入完整的构思创作阶段。整个教学设计遵循寓教于乐、循循善诱和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最大的亮点是1、始终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创设的游戏般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整地体验整个创作的过程,这种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习得对学生整个的美术学习、甚至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是极为有益的。
七、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课前老师让学生拿出桌上的七巧板,自由地拼摆,要求是七块都用上,看看能拼摆出什么。(这是一个学生们都喜欢的游戏,设计这样的课前预热是怕学生受以前拼贴画的影响,作业中不能用上剪下的每一块。因此一开始就让学生在练习时用上每一个部分,在游戏中掌握它拼摆的基本要求。)
一、导入
(在课前预热的基础上,提问学生)
师:七巧板游戏好玩吗?你知道这么神奇的七巧板的基本形是什么吗?
生:正方形
师:你还认识哪些几何形
生: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创设情境:考考你)
师:真不简单,老师可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你能看出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几何形组成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片,三角形的山,圆形的太阳……)
师: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出这样的几何形组成的物体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回忆几何形和分析图形组合的基础上,学会概括生活中的物体。由再认到再现,符合心理学的逻辑。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中的第二组图片,图片内容是简单的由方形分割后组合成的图形)
在这些图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张,它是由什么几何形变出来的,怎么变的?
这一环节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组成这一形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断出它的设计过程。
2、让学生思考都是以方形为基本型,七巧板能拼出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法:直线、曲线。让学生思考还有怎样的分割方法(折线),并示范作一个折线的分割,板书出这三种分割方法。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p93”。这一环节的设计由前面简单的游戏和观察过渡到在对比中思考,让学生自己在观察比较中总结出分割的方法,并体验到不同的分割方法在组合中产生的不同效果,形成直观的认识,远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效果好。
3、由正方形的本领可真大呀,可以称得上是魔法大师了,过渡到圆形不服气,要求举行比武大会,创设情境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圆形有着怎样的本领呢?它在比武大会上会怎么做?由此引导学生把刚才所见所学加以整理运用,考虑到圆形首先需要把自己分割开,圆形会怎样分割自己呢?学生拿出桌面上的圆形,用刚刚总结出的三种分割方法自由地分一分(分成5块,以免太碎),老师和学生一起练习。
4、分割工作已经完成,可是圆不知道怎样组合这些块面,他决定到魔法学校去学一学,魔法学校的老师会教给圆怎样的组合魔法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下面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抓住学生此时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老师把自己剪出形贴于黑板,向学生演示平移、旋转、翻转三种不同的组合方法并组合成图。这些方法你们都学会了吗?请你们代表圆参加热身赛,用一分钟时间把自己刚分割的圆组合成漂亮的图形,并介绍自己用了哪些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组合方法的练习既有紧张的任务感又有游戏的趣味性。
5、展示学生拼摆出的图形,检查是否用上了剪下的每一块,同时结合学生的练习让他们认识具象形和抽象形,感受到抽象形也很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平常学生总认为具体的像什么才美,如果刻意追求这一点,学生就很容易把原形剪得很碎,而且不会都用上,也就是说做成了剪贴画。而像这样先前不带任何预设的拼摆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时也降低了设计后目的性分割组合的难度。你想,就是让我们大人在一拿到一个几何形时就要有我们设计可以变成一个怎样的美观(具象)图形,并且要一块不差的分割出来,你能很快做到吗?你一定也不敢轻易下手吧。
6、教师选择学生练习中块面过大过少的一幅,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在现有造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设计,使它更加美观。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随意拼摆的基础上作有目的地做二次分割,这样组合出来的作品既有大的面,又有小的点和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后面的设计作业做了铺垫,是从无目的拼摆到有目的的设计创作的过渡,还让学生感受到这本身也是一种创作的方法:在随意地拼摆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联想,产生灵感。好作品往往都是这样改出来的。因而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刚才的练习作一个口头的反思性设计修改。
7、比武大会正式开始了,组委会收到了许多作品,你能看出它们都是由什么形状变来的吗?怎么变的?它们的变化过程都通过flash动画课件来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由一个几何形变成这样一幅作品的完整过程,感受到设计者巧妙的构思。
8、思考这些不同的几何形还可以怎样分割,变成什么?同桌讨论。有了前面的随意分割组合和边组合边设计的练习作为铺垫,加上大量的flash动画图片的欣赏,学生会有一些想法产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在同一个领域里,人与人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基于学生能力的差异,他们中能力差点的可能是对刚才出现的形象的再加工,能力强点的可能是完全的创新。这样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高自己,保证了“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保证了“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自由表现,体现个性。
作业要求:
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几何形,对它进行设计,画上分割线并分割,块数不要太多。(因为其一:在实际拼摆过程中,学生有可能进一步分割,一开始就分得太碎极易出现剪贴画的现象;其二:基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还做不到在头脑中把一个几何形分割设计成一个十分繁琐复杂的形象。)
2、把你分割出的每一块进行拼摆,不能重叠,边拼边调整,直到出现你满意的抽象或具象的造型,进行粘贴。(学生做这一类作业通常喜欢剪一块贴一块,不会从整体上统筹考虑,不便于修改。这样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先看到整体效果,便于不断地调整完善,形成一种科学的作业习惯。)
3、粘贴完成后,可以为你的作品简单地添画,使其更加完整有趣。(让学生综合性的运用各种材料,形成完整画面的作业习惯)
四、展示作业、交流欣赏。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贴在展版上,以“比武大会”的形式展开自评、互评,让学生从作品的美感、构思的巧妙等方面展开,看到别人的长处。提倡民主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一大体现,教师让学生也来评价自己的画,改变了以往“唯师是从”的不良习气。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探究、相互评价的交互行为也使师生双方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学与教的启示,体现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只有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可亲可爱、平等互助的参与者,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2、请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使学生领会进一步领会分分合合的要领和创作设计的方法,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五、拓展延伸:
1、欣赏“马蒂斯剪纸”的作品,分析它与本课学习内容的不同之处(从基本形的某一点剪入,再从改点剪出)。感受作品中阴阳对比的美,并以圆形为例作一个简单的尝试。
2、欣赏用“撕”的方法做成的分分合合的作品,感受它粗糙稚拙的美。思考:除了用纸材,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做这样的练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美术学科的自主学习包括对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尝试,让学生思考、尝试其它的方法,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艺术源于生活,也要用于生活,当跳出为了美术而美术的局限,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存在,它当美化生活,造福人类,这样艺术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而这种意识当渗透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从小培养。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