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学评语

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分析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8-20 08:4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
三年级——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学生的生活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单独行动(如可以不用大人陪护自己上学和下学),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单独出黑板报)。一方面身体的发育、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使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独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了,能够参与大人的谈话,而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插入大人的谈话。敢尝试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三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转折,从此踏上成功之路。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 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 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 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年级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相对于智力而言,学习能力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三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了,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书面语言水平逐步增强。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
比如:许多学生会有这样的现象,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学习劲头高。受到老师或父母的鼓励时学习劲头明显提高。哪怕只是一点言语上的小鼓励,他都很兴奋、重视并以此要求自己要保持成绩。但如果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他的兴趣和劲头就会下降。适时的表扬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培养他的自信心,是激发孩子向前奋进的一个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动机是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上面,当别人给以鼓励时就干劲十足,当得不到这种鼓励时就可能会提不起劲来。现在已经到三年级的阶段,应该逐步引导他正确认识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学习干劲,而不轻易为环境所左右。我们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让孩子正确对待鼓励的引导转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因为家长与孩子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让他明白鼓励与批评都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的道理。
三年级是良好学习习惯定型和培养的关键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的“永动机”,是孩子学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三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由于低年级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孩子在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所以如果在中年级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缺乏特别教育的情况下很难明显改进原来的习惯,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至少要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2、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不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做操、晨读,下午放学后游戏、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看电视、读书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3、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具有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孩子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养成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其次,通过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孩子复习,就要把握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孩于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5、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孩子不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各种书籍,不读各种儿童读物和报刊,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书什么书也没读过,那么他的学习会越来越槽,最后变成个落后生。有人说:“正课还学不好呢,去读那些杂书岂不是耽误功夫?”好像只有学有余力的孩子才能看课外书,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孩子越是感到学习困难,就越是应该多读各类书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三年级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关键期
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小学三年级是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孩子的情感控制能力有较大提高。随着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但是,孩子毕竟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指导。情绪上波动和不安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如果还不注,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惑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但是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为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所以,三年级也是学业成绩开始分化的时期,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
三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如:养成劳动习惯。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在必要时为父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父母遇到困难时安慰父母,在父母生病时照顾父母都是孩子责任心的体现。如果孩子做的好,家长一定不要忘了赞扬孩子。
如:学会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教育孩子在与人交流时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寻求社会服务时,一定要排队等候,不要加塞插队;对长辈要尊敬,对小朋友要友好,乐于帮助别人。教育孩子要讲卫生,自己讲卫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爱干净的人也更容易交朋友。
三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的择友标准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大人不听还不高 兴,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父母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 因此要多花谢时间陪孩子,多做一些沟通和交流。

 

上一篇文章:美德课案例总结

下一篇文章:小学音乐课堂育德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