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22 14:2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导学合一 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研究
一、“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
“导学合一、当堂达标”的关键是对学生实施“导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交流学习。传统教学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观点,强调的都是“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导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让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去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实践,从而促使学生先实践。学生不断的实践过程,也是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特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
在导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导”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的导将失去作用,如果学生不会学,教师的导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体”决不否定教师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导”是外因,学的内因要靠导的外因去调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导与学的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材料选择适当的方法,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研究中学生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讨论,去接受教师的指导,就会把学习变成自身的需要。学生依靠看书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就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过程中每一步教都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内外因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最佳效果的取得。
二、“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一)“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与时间分配。
1、使用“导学卡”,明确学习任务。(2——4分钟)
教师上课出示“导学卡”,主要是学生明确研究的问题,并根据教师提供研究材料,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解决自己的学习目标。
2、学生研究、尝试解决。(6——10分钟)
学生根据“导学卡”进行尝试学习,初步感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大胆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猜想、验证、发现新的规律、方法,以及知识内容等。
3、阅读课文,验证猜想。(2——4分钟)
学生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阅读教材,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学生发现新问题,释疑、解疑的过程。
4、相互讨论,加深认识。(8——10分钟)
本环节教师要谨慎设计学生讨论的主题,讨论的主题应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可以是学生的疑惑点。此环节还可以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学习体验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突出兵教兵,学生教学生,共同进步。
5、目标检测,重点突破。(3——5分钟)
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所选试题必须考虑后进生的基础和优等生的拔高需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6、分层训练,当堂达标。(5——8分钟)
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应注意训练的基础性、综合性,做题速度与准确性。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分层布置,进行分层训练,全面检测。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全员达标,人人过关。
7、拔高练习,拓展应用。(1——3分钟)
主要针对优等生进行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导学卡的特点。
1、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1)自我掌握学习目标。学生一接触,就能清楚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探讨的问题。
2)独立研究。学生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增强自我学习能力。
3)自我掌握学习进程。每一进程,都有时间规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节奏感。
4)自我得出结论。学生在引导下,一步步探索,一层层展开讨论,最终得出结论。5)自我学习调节。学生在学习中如遇到障碍、发现错误,一是自己查原因,二是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6)自我目标检测。每一堂课的最后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目标检测,同学之间互批互改。这样,学生可以从互查中,再一次复习本课的学习内容,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2、探究是核心,发现是目的。
学生在“导学卡”的引导下,学习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
3、教与学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我们把这一教育思想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学生的导学卡即为教师的教学笔记。在此,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合二为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任何思维活动都在导学卡留下痕迹,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指导。
4、显现静态学习活动的优势。
学生在“导学卡”的引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静态下进行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研究以及巩固练习和自我目标检测都是独立进行的,有利于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使用导学卡需注意的问题。
1、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编制“导学卡”时,要从学生的整体水平出发,首先要保证中下等学生能够按“导学卡”引导一步步探计,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保证研究的时间。同时,要创造宽松条件,使一部分思维敏捷、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具体做法是:
1)允许他们直接求解,一题多解;2)允许他们少做同类练习,鼓励他们做提高性练习题;
3)对速度和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4)放手让他们超前学习。
2、提供研究材料要准确典型。
选用的研究材料要体现本课的学习要求,特点显著,与例题的格局基本一致。编制导学程序时,要力求在新旧知识之间寻求直接、最简便的联系,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探究。
3、恰当运用讨论的技术。
经过深入思考的学生都急于把自己的“新发现”表达出来,教师要保护这一积极性,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发言可按“中——差——好”的顺序进行。要特别肯定学困生的努力,表扬有创见的发现,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论。讨论的问题要集中,以避免讨论变成少数人之间的对话。
4、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导学卡”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并用课间巡视等方法,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实行有效的调控。
五、“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成功的诸方面因素。
1、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这是保证导学成功的基础。
2、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研究。教师不但要在学生研究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研究前做好材料的提供,研究时做好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这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学习成功。因此,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也是保证“导学”的关键。
3、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各学科的教材都有一定的系统性,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引申、发展。因此,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是保证“导学”成功的客观条件。
4、学生的互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班集体里,学生的尝试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学习,而是在班集体中互相影响下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互补作用,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研究能力也会在差异。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学习取得成功。
5、课本的示范作用。课本是教师的“导”和学生“学”的基本材料。课本中既明确规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又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学课本去验证。这为学生自学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在学生学习中,必须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因此,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也是保证导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六、“导学合一、当堂达标”的优越性。
1、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