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17 14:2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我写我心故我思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国自古就有“先做人,再作文”的说法。小小的一篇文章可以集中的展现作者的思想,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的眼光就不一样。目前,我们提倡写作文“做老实人 写真情文”、“情动而辞发”,只有写作者心中有情,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观察的耐心,才有感悟的可能,而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同样就是一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密切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学生作文时,强调要求写真实的事情,古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也。”意思是说写文章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与日月共存,写虚伪的文章犹如开了就败、绿了就枯的花。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感触最深,才会有话可写,只有学生去写真实的生活,才能促使他们去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关注生活,体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细致入微地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冷静而理智地判断是是非非,发掘、诊断出生活之中的真与善,美与丑,良与莠;才能在不断感受生活赐予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思想得以净化;才能时时、处处在生活中融入思辩的结晶,不断地成长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充实学生自身生活的“资源库”,日积月累地做好作文的准备,在需要写作时 “我手写我心”、“下笔千言,一蹴而就”。
学生在作文、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观点、意见、主张,客观地展示了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显现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使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倾向,从而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耐心细致地解决其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青春热点”问题,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给学生以理想、道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优秀的人。就曾经有一次在做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的时候,一个平时作文一般的男孩子的文章吸引了老师,他的文笔一般甚至有些句子不通,但感情细腻,将自己期盼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老师在与他面批作文的时候,他很坦白的说是他喜欢上一个女孩子,平时就老想着她,约她出来玩,就把自己等待的心情写下来了,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早恋问题,老师通过作文了解青少年的情感,得到他们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认知辅导,引导他们面对现实进行自我分析、现实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自我认识,从而避免他们走进误区。
另外,作文教学除了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塑造学生的品格。面对生活这个大课题我们这些天真、幼稚的学生对它的认识、判别有深有浅、有对有错。有的问题,有些观念可能是不成熟的,也或者是荒谬的。如果学生能把他们对生活的感思、认识的过程真实地记录,呈现于我们面前,就可以通过“暴露”的思想加以引导和启发,实现育人的目的,塑造和完善他们的品格,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以“金钱”为话题的作文训练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暴露出对“钱”的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他们认为有钱就可以拥有一切,有钱的人生才幸福,面对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老师及时在班级里开展一次主题为“金钱与幸福”的班会,全班大讨论得出结论:有钱和幸福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把金钱当作幸福去追求,到头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个人幸福与否,绝不是取决于他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如果不把物质享受看作幸福的话。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不是他人认为),它跟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当然面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种种思想问题,因人而异,大的群体性的问题,适宜及时召开班会活动,而出现的是小的个人的思想问题,老师如何解决呢?那就是用评语和同学交流,在文章写作和修改的一般性提示和建议之后,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以谈心或者短评的形式出现的意见,是学生作品思想的深入、延伸、扩展、升华。它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或启发,或讨论,或赞赏,态度平易近人,文字生动活泼,由于拉近甚至消除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很乐意接受。老师与学生用文字交流,老师用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独到、深刻、睿智的见解,亲切、灵活、自然、丰富、幽默、风趣的表达。这样思想教育更富艺术性,如春风化雨,自然渗透,润物无声。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以载道”是古训,是文章之魂,也是我们指导作文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