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工作总结

应届毕业生答辩总结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6-06 07:4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答辩总结
5月27日,作为周教授课题组研究生三年级的应届毕业生,我以最为近距离的方式参与了两天以来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这对于过去来说算是一个交代,也是一个开始。
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我作为答辩人,带着自己研究生三年来文献积累、科研思路、方法技术的学习、与老师和同学共同劳作的数据和讨论结果。这一结果一方面接受了来自中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各位专家学者的审核,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三年来学习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呈现。因此这一过程中的各种体味和接收到的意见,都足以让我反复思考,以此指导我此后的学术道路,以及更为广义的生涯。
首先值得我记住的就是,当你邀请的专家对你的研究内容并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形下,你有义务向对方解释清楚你的实验内容,你的设计细节,以及一切可能造成对方混淆的叙述。当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学科脉络越发复杂的时候,答辩评委本身一定是专精于某个领域,并有所建树,具有丰富经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方能够完全了解你的研究内容。而作为一个陈述自己研究结果的研究生,正应该做的就是让对方尽可能了解你的目的、你的设计、你的思路。这不止对于毕业答辩而言很重要,更是一种作为文章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今后阅读你的文献的人可能是业内权威,也可能是民间学者,更可能是初入心理学专业为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寻找理论和创意来源的学生。而作者没有机会去对着每一个人苦口婆心的解释,能说话的只有文章。因此,让自己的研究结果尽可能的翔实、精辟、易懂就是作者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外一点就是老生常谈的“小处不得随便”。即使你灵感独特创意大胆,又为了实现它苦学技术埋头钻研,乃至用统计数据说话证明了你的结果,在研究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疏失都可能导致最终的缺憾。以我为例,我的确用了一百多天去学习触摸屏和Eprime技术,思考编程,乃至于编写出数个打开都要等上一分钟的程序来控制额外变量。但AC还是DC记录的一个可以说是基础的问题就使得结果不尽完美,而这事实上是可以规避的。因此,不要盲目满足于自身已经做到的,而是要时时自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这是学术内外都值得我反省的问题。
最后我必须要说,研究成果的品质是否算得上优秀,是直接取决于你的论文、研究内容的质量的。如果想要被认可为优秀的学术成就,就必须用足够的实力和实绩去证实。这无关于你之前的会议摘要收录进了Neuroimage,无关于你的行为实验本身就作为POSTER发表在学术会议上,无关于你的实验技术成熟到可以尝试开坛授课,无关于你能够为其他人的学术活动提供参考乃至指导性意见,更加无关于你做过什么工作,贡献过什么身心。学术本身就是学术,不会怜悯,不会同情,也不会妥协。只有带着让人信服的结果出现,才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在答辩结束后反思得到的结果。仓促之间,上下思辨,难免会出现疏漏。眼见毕业在即,另一端好戏正要开始。既然无法预见结局,只得带上一身的经验与教训,拼上自己的才能与努力。好男人不炫耀伤疤,正如好女人不炫耀情史。我的道路只有一条,一直向前。
 

上一篇文章:毕业答辩感想

下一篇文章:答辩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