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1-05-06 15:5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重体验 创特色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卓有成效地依托体验教育基地开展各项活动,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小学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特色。
一、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
打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树立“个个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班主任”的新育人观的同时,我们重点强化班主任队伍的制度建设。在学校大门口写着校长对班主任的寄语:“在你们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如此不同,每一个生命都如此重要,全部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们来指引……”敦促班主任老师,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主要实施了下列三项制度:
1、班主任承包制
我校一向重视班主任工作的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早在三年前“四制”竞聘工作刚刚开始,我校就出台了班主任工作承包制,将班主任岗位作为“四制”改革的“首岗”让教职工竞聘。从制度上保证了师德优良、教学精湛的一线教师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为班主任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和增添活力。班主任承包制促进了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工作。班主任作为未成年道德教育第一责任人对班级的安全工作、文化建设、学生行为习惯、各项少先队活动等全面负责,形成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师资团队。班主任承包制加强了教师德育工作的责任心,有利于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调合作,调动了全体教师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2、班主任例会制
近年来我校一直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所谓班主任例会,是由校长室召集全校班主任老师每双周五召开的例行会议,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教育这一重点,重温学校出台的《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班主任日常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交流本班近期班级情况,对照管理目标查找对学生行为规范等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由本校班级管理出色的优秀班主任进行经验介绍,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每次例会,我们都在精细管理上做文章,每周一份周行事历,总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按学校德育工作总体目标要求,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例会及时掌握了各个班级的管理动向,实现了我校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资源共享,提高了我校班主任工作的班级管理水平。
3、班主任论坛制
为了促进各位班主任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我校每学期都开展班主任论坛,在论坛会上部分班主任老师向全校教师以及家长代表介绍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工作中的各类经验,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特别是去年江都市班主任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八位老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说理念、谈甘苦、讲收获并与班主任教育专家唐云增同台在论坛上开展中队观摩活动,提升了我校的班主任论坛的品位。班主任论坛制度促进了我校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让我校班主任工作在理论上得到了突破,实践上有所创新。
二、完善阵地建设 保证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有序规范
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度过,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学生的成长不是孤立的,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因此我们着力加强主阵地的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新平台。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
全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使文化氛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让学生放飞理想、放飞希望,让#小学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空间。我们在校园悬挂了办学理念等宣传牌二十余块。综合楼走廊开辟了四个文化展区,一楼文化广场,展示着世界不同的民族,异样的文化。二楼体验教育园地,呈现的是#小学少先队魅力活动,如同磁场吸引着孩子。三楼、四楼是学生的读书走廊,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班级文化有着鲜明的个性,队角、荣誉栏、图书角、小明星风采等承载着儿童童年幸福,好比沃土让幼苗茁壮成长。校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台覆盖全校每个班级,每个活动室,小学生在自己的阵地上编排拍摄,开展自我教育。校园阵地、班队阵地的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校的“交通安全”DV参赛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每周开展一次校园文化周活动,充分发挥队员的个性特长,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充分展示队员的才能,每周评出“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绘画家”、“十佳小歌唱家”、“十佳小舞蹈家”、“十佳小电脑家”、“十佳小体验明星”,让学生在阵地上有所追求有所收获。
班队是未成年人重要的活动阵地。我们在班队阵地建设上创新思路,将创英雄中队作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我校着力建设“许晓轩英雄中队”的班队阵地,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革命英雄和革命传统,从中吸取爱国主义精神的营养,取得了很好效果。在争创全国一百个“英雄中队”活动过程中,我校让学生在“许晓轩故居”当讲解员、管理员,向烈士献花篮,在烈士塑像前举行宣誓,教育学生让红岩精神代代相传。中队活动主题鲜明,讲英雄的故事,诵英雄的诗歌,给许晓轩的夫人姜奶奶写信……为使英雄的火炬永远传承下去,我们首选三年级一个中队为“许晓轩英雄中队”。等学生毕业,再从下一轮三年级选一个中队续任,这样,英雄的火炬一代一代传接。每个中队都有自己的英雄偶像,都有自己的英雄中队的名称,如雷锋中队、江上青中队等。学英雄做英雄已在同学心中生根开花。同学们在体验中更加自觉地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个遵纪守法,活泼好学的班风、校风在学校蔚然形成。
2、建立体验教育基地,培养合格的小公民
体验教育基地是#小学独有的教育阵地,有别于社区教育可以让教师快捷方便的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托体验教育基地,我们率先在苏中地区开展建设小公民道德的活动,引导学生寻求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会一种本领、获得一份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我校设立了六个体验教育基地:#。组织队员去部队和官兵同吃住,去商城体验商海的酸甜苦辣,去电视台走进演播室……我们的体验教育基地建设早于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基地,最近我们调整方略,在时间内容上的做了调整,与江都市市级曹王体验基地相辅相成,具有花园特色的阵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拓宽家长学校载体,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多元体系
我们将家长学校作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来创建。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区域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社会共建共育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家长学校阵地模式多样化。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少先队教育专家华耀国、徐国英、班主任专家唐云增来我校为家长们授课,一个学校教育了两代人,带动了一个社区的发展进步。教育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学校连续10年没有一个青少年犯罪。二是与社区共建家长学校。我们先后与学校所在辖区内的#等签署了共建协议,将共建基地纳入了家长学校学习实践教育的范畴,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合力。家长学校已经成为我校未成年人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阵地。
三,开展体验活动 保证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富有特色。
我校是江都市未成年人体验教育的特色学校。“体验”使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是“吃苦耐劳”…… 体验教育是把少年儿童组织起来自我体验。引导少年儿童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获得内心的感受,这种教育来自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1、注重角色体验 实现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自我教育
引江驻军是我校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基地,我们把孩子带到部队去,穿起军装和官兵一起训练、一起生活,解放军战士严明的纪律、过硬的本领深深的打动了孩子,特别是营房的整洁规范,让同学们耳濡目染。在叠被子比赛中,解放军叔叔的娴熟的技艺让同学们啧啧赞叹。他们把部队的作风带回了校园,在学校开展的三“敬”活动中(遇师长要尊敬,活动环境要干净,学习环境要安静),大家以解放军叔叔为榜样,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特别是我校的广播操,整齐精神,在创建省实验小学过程中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赞扬。“商海碰碰车”是我校在商城设立的体验教育基地,同学们在商城当导购员,做小营业员,当小经理,设立自己的柜台,将自己的小制作、小作品在商城拍卖,所有款项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一天下来虽然腰酸胳膊痛,但是他们明白了家长常年累月的工作不容易,每一分钱来之不易,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没有说教,却教会了同学们做人的道理。
2、依托自主活动,实现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式
以往的三好学生评选往往以学生在学校表现为主,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在家、在社区的表现,造成了学生在校是好学生,但在家是小皇帝,在社区不文明局面。说实话我们确实急在心里,迫切寻找解决当前教育中的“脱钩”问题。为了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践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号召,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三好一星”竞赛活动,即:在家庭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少年,人人争当全能星。“三好一星”竞赛活动以点促面,体验为主,面向社区,教育孩子如何去做人。
(1)、当“好孩子”,教育的触角向家庭延伸
围绕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我们开展了"倡导文明我先行、体验生活我能行"的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在争做“家务小帮手”、“理财小能手”、“爱心小天使”、“安全小卫士”、“文明小标兵”、“学生社区小议员”、“环保小模范”、“快乐小主人”的"八小"体验中,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条件;我们还组织家庭竞赛活动,邀请家长来学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竞赛,每次竞赛主题鲜明,紧紧围绕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热点问题开展活动。如“不让毒品进我家”、“交通法规知多少”、“如何做自我保护”等。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明白了如何去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2)当“好学生”,纯洁的爱心在校园开花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于历史原因,有不少残疾儿童,我们都义不容辞地让他们随班就读,同时号召广大师生做到三关爱:关爱下岗职工子女、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残疾儿童,每个党员干部都有一名帮扶结对的特困生。
在市班主任工作现场会上,我们向全市展示了具有我校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两节中队活动主题会,展示内容紧扣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如何去做好学生、好少年、好孩子。特别是……这样的例子在#小学还有很多。爱心教育让同学们的心灵变得更美,在#小学每个人都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
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校本研究,让每个孩子快乐中成长。
我们在各学科中都开展了体验教育的课题研究,为了加大未成年人教育的力度。在上好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的同时,开设富有花园特色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我校在江都市率先编写了适合我校教育教学特点的校本课程,教材紧扣学生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贴近学生,实现了孩子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我们在未成年人教育活动中,立足校本、立足学生、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人格,让他们真正做体验活动的主人。我们以一个信箱、一个体验卡、一个课题为重点,将少先队活动与课程改革紧紧相连。一个信箱即每个中队设立雏鹰心声信箱,学校设立校长信箱,解除儿童的烦恼,让他们将在队员、家庭、社会中成长的烦恼告诉老师、校长。校本教育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在校本活动中,我们创造性开展小课题研究。这些小课题的内容不断扩充,大到整个生活,小到某一节课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如:“二十年后我怎样来当#小学的校长?”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提出对校长的要求。“冬天怕起床怎么办?”等一个小小的问题,来自千百个儿童的生活,甚至成人也出现这样的问题,问题虽小,但很尖锐、很实用。小课题研究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小课题研究的思想与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不谋而合,实现了我校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的又一次创新。学生在进行自主教育,自主体验的同时,让他们填写我校为孩子们设计的体验教育卡,记载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成功的喜悦。我校的体验教育卡已经被编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课用书上,为我们江苏省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做出了理论贡献。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决策,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进一步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做出特色,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