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探究的完成,标志着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突破,从学生的角度讲,预示着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点的初步领会和掌握,是探究的一个高潮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探究工作的完结。紧接着的是发散探究的开始,这一阶段实际上也就是应用、提高阶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教师要有预见性地挑选一些既有利于巩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又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题。选题应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既可以选择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也可从“小”、“精”、“活”上下功夫,选择形式多样、适合学生参与探究的问题。训练时应提倡学生先独立思考,展开自主性探究,在探究遇到困难时才与其他同学讨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时将充分地体现出来,要精心设计、提出如何使学生把探究工作引向深入的问题,为以后研究平抛运动打下基础。我设计的发散探究问题如下:我们已经得出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分运动必须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两个直线分运动的其中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另一个是匀加速运动,请你想一下,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我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以下两个积件:①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初速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得到两种情况下都是曲线运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还可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题:如果两个直线分运动都是匀加速运动,你认为合运动是什么呢?这里要说明的是:两个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的运动的合成,可以作为简单的特例让学生课后看书自学。
在“交互探究”教学中,所设置和发现的问题有一部分会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特别是在发散探究的最后阶段所设置的问题,课堂上不一定能彻底解决。同时,对问题的引伸拓展,深入探讨还会引发新的更多的问题,需要留在课后让学生反复思考争论,甚至实验证实。即使问题探究相对圆满,教师也应开发一些适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优秀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自主探究。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有意识地留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把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引向深入。我布置的课后思考题为:某人骑车以速度V人→地向东行驶,刮南风(风速大小也为V)。试问人感到风从何处吹来?设置的课后思考题应尽可能生动和联系实际,这样才能令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延伸活动的自发开展。
三、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交互探究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所以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注意探究的问题适合学生的现有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第二,该模式注重的是探究过程而不是结果,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温床,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一带而过,如果真的出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留待课后解决了再告诉学生;第三,交互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以肯定为主,让学生有成功感,即使学生的探究存在问题,也应着眼于从思路、方法上加以引导,而不能简单地否定了事。要牢记:创造性来源于良好的环境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推荐:
› 体育教师读书笔记:《运动的人:胡伊青加游戏理论中的体育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