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第九册第四单元《奇思妙想》第十课《魔幻的画面》,教材提供了多种教学图片,让学生了解“魔幻主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以前对于这种魔幻的图片很少接触,这节课先初步从视觉上让学生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2)学习虚实相生,图形、色块交错互衬的绘画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由组长带领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了解魔幻表现手法,将文字和图片进行整理,体验合作、交流、相互依赖的美术活动乐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讨论、感受中学习画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感受魔幻画面的不可思议,了解正形与负形的相互作用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引导学生在合作游戏中探索不规则形和规则形的相互交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点
|
图形互衬、色块互衬
|
解决方法
|
让学生多观察启发灵感,多感受图形表现出的神秘的意念和玄妙的哲思
|
||||
教学难点
|
视觉转换
|
||||||
课前准备
|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课本、画纸
|
||||||
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
|
|||
1.欣赏、讨论、感受
|
展示课前准备的魔幻图片,用怪异的问题提问学生
|
观察神秘的图片,并提出一些怪异的问题让学生认识超现实主义
|
感受魔幻画面的不可思议,认识超现实主义
|
10分
|
|||
2.观察、分析、发现
|
学习正形与负形的含义以及视觉效果,并分析正形与负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没有白就看不出黑,没有黑就衬托不出白)
|
在讨论、感受中学习画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感受魔幻画面的不可思议
|
感受画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学习画面隐喻、双关的特点
|
8分钟
|
|||
3.尝试与创作
|
学习不规则形的相互交错,提出作业要求,并提示创作思路,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
合作用不规则形和规则形进行排列,创作魔幻的画面
|
培养创作能力
|
20分钟
|
|||
作业设计
|
能学会用正形与负形交错的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
课后延伸
|
尝试用剪纸、撕纸等手法制作一幅图形互衬的美术作品
|
相关阅读推荐:
› 魔幻的画面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