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语文说课稿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正文

诗四首说课稿

本站微信

诗四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这一课所选的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写作者宦海归来,躬耕劳作的农家生活.这首诗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与世同流合污,流露出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诗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平淡自然,如在眼前.
《使至寒上》写作者在开元二十五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作品写了出使的原因,塞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和到达目的地的情况,尤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气韵生动,壮丽恢弘.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在诗要的眼里,眼前的景物正如自己的前程一样充满希望与光明.但因为是离开了家乡,对家乡的思念如一根无形的线,萦绕不断.
《游山西村》写于1176年,当时陆游遭到投降派的打击,罢官在家闲居,在诗中,诗人描绘了农村淳朴的风俗和美丽的自 .....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设想: 这四首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是引导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组,组长分配任务.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 教学流程: 一.新课切入 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
二.听诗中的深情 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 1.说诗人与诗 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 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 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 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 2.叙诗中情景 :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时代,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 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
四.诗中情感 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
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五.课外延伸 1.选择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首,写下自己的感受. 2.收集其他各个时期的爱国诗篇,加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春望》 《泊秦淮》
唐 杜甫 唐 杜牧
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教学重点: 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分两部分:"品赏"以学生自读思考为主,降低鉴赏难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养成边读边思边记录的读书习惯."活动"重在积累并延伸课本知识,在自由的,有组织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情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自行组织阅读.
2.以组为单位,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
教学流程: 一. 检复导入 1. 抽查四首诗的背诵情况. 2. 概括四首诗的共同主题: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 品诗中深情 :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涵的是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思考:诗中何处最能体现这一深情 (提示:可以从重点的字词,有名的诗句入手) 1.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结合课前相关资料的阅读,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看法. 2. 全班交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只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新意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 语文活动——爱国诗歌赛诗会 全班分成四组,以积分的形式展开比赛.赛前确定评委.
1.读诗 :每小组推选代表,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中的任一首.
2.背诗 :以抢答形式进行内容为同学课前收集的诗歌.主持人出诗题,先背出者得分.
3.赏诗 :在自己所收集的诗中,选择一首群策群力,作出评点.
4,习诗 :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肯定更爱我们的祖国,请作诗一首,抒发你内心的爱国情怀.
5,表扬优胜,鼓励失败
四,课外延伸 各小组出一期"爱国诗歌"的手抄报,在班级中加以展示
《答谢中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 一检查预习1,分组读课文2,字词正音(课件1).陶 弘(hóng) 景 晓雾将歇(xiē) 丹阳秣(mò)陵 夕日欲颓(tuí) 与(yù)其奇者[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二导入1,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 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2,解题(答 谢中书 书 ①答:回复.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 ③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3,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说明]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
三正课1,齐读课文.2,疏通文意.⑴请同学翻译课文.⑵同学之间补充,纠正.⑶教师明确,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应译为"赞叹"之意."猿鸟乱鸣""乱"应译为"四处"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应译出得意之感等.
[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3,齐读课文. 4,分析课文.边分析边板书(课件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美
高峰 清流 石壁 青林翠竹——静
具体描绘 (高) (低) (远) (近)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动
(听) (视)
最后一句,又以感慨收束,总括全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说明]借助多媒体,以板书形式分析概括,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齐读课文.6,评析语言特点(课件7)问:本文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试归纳语言特点 讨论并归纳: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江南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病.
[说明]设计这一步,使学生学会用确切的词语,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 7,小结(课件8)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说明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四课堂练习1,背诵课文2,解释加点词义(课件9)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
共 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一共) 夕日欲颓(将要)
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欲界"作一个名词,指人间)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想要)
五作业(课件10)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诗句相互交流,并试简评诗句特色.
[说明]:借助课文的学习,引导同学们继续收集这方面的佳作,积累一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并通过交流,简评,进一步欣赏情景交融的美文.
 

相关阅读推荐:

诗四首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