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课前说课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已经掌握0—10各数的读写,已具有在新情境中学数数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时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正确数出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能正确迅速的读出11—20各数。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方法:演示,引导操作
学习方法:操作发现与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小棒与课件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动作思维为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从学生身边环境入手,让学生数数人数及其他物品,通过谈话,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为学习新的知识做了准备,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仅仅有以前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从而导入11—20各数的认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前已稍微有的认知结构上,我在观察操作,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先试着从准备的小棒中拿出12根,然后在桌子上摆一摆,想想怎样摆能使人很快就看出小棒的个数是12根。这样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被调动起来。通过课件我把学生摆的方法整理出来,让学生观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并让学生发现哪种方法最容易看出物体的个数。通过摆小棒、说过程,手、口、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悟出数的组成。
在教学数的顺序时,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直尺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数、数序、序数。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将设计两个游戏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保持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加强操作、观察活动,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拼摆,引导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建立知识表象,形成知识技能,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