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熔化和凝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此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如图1反映了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熔化与凝固是一个互逆过程.
1.2 教材的特点
(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2)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略)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理由: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重点[2]。
难点:
(1)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2)描绘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理由:
(1)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难点之一;
(2)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方法,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4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稿.
所需材料为粉末状的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将学生按5 ~ 6人一组分好组.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分工进行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是固态、液态,还是固液混合)、记录和照顾仪器等.课前预习、完成导学稿相关内容.
5 学情 教法和学法
5.1 学情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5.2 教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探究,尝试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及协作和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讨论法
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5.3 学法
学生学习时,根据其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6 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5个部分.
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提出问题激发欲望 —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 相互交流获得新知 —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3].
6.1 创设情境设疑 启发探究欲望
请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教师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进而提出问题,即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熔化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学生熟悉的探究情境,做到由浅入深,引起学生思考,消除科学探究的神秘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6.2 展开探究活动 深入研究实践
6.2.1 提出问题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立刻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是不是所有的固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探究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6.2.2 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6.2.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设计出实验方案,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熔化过程,突破本节重点.
设计意图: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2.4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1)分工.报时1人,报温度值1人,报物质状态1人,记录1人,照顾仪器1人,搅拌物质1人.教师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比如,酒精灯的使用规则,特别是强调实验时加强分工协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组织工作,根据学生选择海波和石蜡做为样品的不同,分为7大组做熔化实验.
(2)仔细观察,认真实验.实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特别强调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每1min记录一次),从而为突破第一个难点做准备.注意当海波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仔细观察温度与物质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体验科学探究乐趣,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培养合作意识.
6.2.5 分析与论证
教师要指明坐标系中两条数轴的指向分别表示时间和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各组展示图像.考虑到有些小组的实验也许误差较大,可以利用课件快速再现海波与石蜡的熔化过程,并展示两者熔化过程的图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以下分析.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吸热还是放热?
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结合学生的图像和回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
设计意图:体验分享与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的方法.
6.2.6 评估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
6.2.7 交流与合作
同学间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6.3 巩固新知 迁移知识
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通过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规律和图像,教师适时指出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让学生讨论,推出物质凝固的规律和图像及特点,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6.4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结由学生来做.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巩固.明确本节课中采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了哪几个问题.
教学延伸: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探究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真正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统一.比如,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 ~ 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6.5 习题设置
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知识,设计习题(略).
7 板书设计[4](略)
8 作业设计(略)
相关阅读推荐:
›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 熔化和凝固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