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与自尊自信的培养(第15次课)
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目标设置
(二)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学习中目标设置的策略和方法
(三)帮助学生了解自尊自信的价值
(四)指导并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和发展自尊自信
二、 教学内容与分析:
(一)教科书内容解读
(二)知识点
(三)教与学重点及难点
三、 教与学策略:
(一)教法策略
(二)学法策略
(三)评价与激励策略
四、资料拓展:
(一)健康心理每日忠告
(二)设定阶段锻炼目标案例
(三)参考文献
板书:体育与自尊自信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分析:
(一)内容解读解读
1、 自信、自尊和成功感的心理学涵义
自尊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自尊是潜在动力,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能源和前进动力,它是一种积极、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
一个人的自尊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状况等。高中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自尊(即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备受自己和同伴关注。身体自尊是自尊的重要方面,应受到充分重视。
自信是一个自己想念自己能实现自己愿望和远大理想,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自信也是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自信这种纯洁而高尚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充分调动自己潜能的动力来源。
总之,人的自尊、自信锻炼是随着人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体育锻炼是体验和培养自信、自尊和成功感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在体育锻炼中珍视它、爱护它、精心培养它,切莫损伤它。常言道,何必总是无精打采、闷闷不乐?挺起你的胸膛试一试,是否感觉顿时不一样?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是年轻、是信心十足,何必总是低薪着头,让忧虑写满全身!这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所必须有的精神状态。
2、 自信心形成的心理机制
根据自信心的内部心理机制,可以将它分为决心、信心和恒心。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第一要下定决心,明确学习目的;第二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第三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才能最后取得学习的成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制约。
3、 如何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自信、自尊心
(1)获取成功体验,牢固树立自信心和远大理想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成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教与学应在教学中遵循“小步子”的原则,也就是学生所制定的行为目标不可太高,必须适合他的现有水平,然后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让学生分段逐步完成,并在完成后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2)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目标、意义和结果的认识能力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激发其内部动机,以唤起学生的积极行动,从而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明确的目标是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4、目标、目标设置与自信心培养
(1)目标的定义:目标是指一个人想要在某一按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例如,一名学生可能设置了在两星期内通过体育锻炼使体重降1公斤的目标。
(2)目标设置与自信心培养:目标设置与自信心相互作用,自信心影响着每个人的目标设置,相反,目标设置得是否合理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自信心。一些人不考虑或不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而盲目地期望成功,设置的目标不切实际的高,这是虚假自信心。当目标最终完成不了时,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还有些人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低,干任何事情都信心不足,因而,设置的目标显得过低,这种人也同样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既有充足的自信心又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设置目标,才能最容易获得成功。
(3)注重培育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①影响信心发展与变化的因素:一个人的信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活动结果、他人态度和自我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如:在排球下手发球的教学中,学生在端线后发球每次都过不了网,他(她)能找到自信吗?他(她)能对排球产生兴趣吗?结果可想而知。又如:在800米测试前,教师对一些耐力不好、缺乏自信的学生给予暗示,暗示他们经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定会取得理想成绩。这样暗示过后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成绩往往会提高很多。在如:在中长跑比赛中有些同学有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观合理地制定战术,前半程跑得很快,造成体力透支过多,后半程跑不动,最终输掉比赛。也有的同学由于缺乏信心,产生胆怯心理,导致在比赛中不能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②信心树立的方法:我们对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要善于维持和保护他们原有的自信心。并不断为他们创设新的起点,使他们取得新的成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对他们关怀有加,努力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成功,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要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反馈。比如,当发现一个屡次发球不过网的学生在反复纠正动作后,第一次发球过网,作为教师就应捕捉住这次机会,对这位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对学生的成功加以赞赏,以增加学生在这个项目上的自信心。
信任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与自学能力,从而放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做一切活动的主人。这样自然就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地进取。同时还要防止自信的两极分化。自信心的树立,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对自己能力准确的估计与对客观困难的正确了解。而以这为分水岭,自信心就可能向两个极端发展。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或过低估计存在的困难,他就会产生自负的心理;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或者在不大的困难面前就认输,他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真正的自信心与这两种负效应的心态是水火不相容的。可见一个人要树立自信,就必须提高认识能力,正确地评估主客观条件,以防自信心的两极分化。(举例说明)
(二)、知识点
1、认识“自尊”。自尊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自尊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如:自己的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学习成绩、运动能力和家庭状况。(教师举例说明这些影响因素)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和展示自尊自信”。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看到自己的长处。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如:自己的个矮,那么,就不必一定要与个高的同学比个高低。在遇到有难度的活动项目时,要相信自己,不要怕别人说自己不行。要引导学生学生用积极的言语来提示自己,如:“我可以”“我行”“成功一定属于我”。利用同伴的鼓励发展自己的自尊自信。
(三)教与学重点及难点
1、教与学重点:如何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自尊自信的优良心理品质为中心,有层次地逐步展开。首先明确自尊、自信心的涵义,进而了解其心理机制,最后集中讨论如何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这种品质,
2、教与学难点:处理好合理设置锻炼目标、加强目的性教学与培养自尊自信间的关系,研究合理设置锻炼目标其根本目的是为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功感服务。
教与学策略
(一)教法策略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自尊自信。(举例说明)
2、体育活动是培养自尊自信的源泉。
3、自信是在克服困难,产生成功体验后逐渐形成的。
4、在整个体育实践教学课中,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创设愉快的运动环境,营造同学间相互悦纳和支持的氛围;教师还应依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自主设置适宜的阶段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自尊自信。
(二)学法策略
1、运用学生做作业或记锻炼日志的形式,自我制定锻炼计划,确定适当目标,让学生书写在锻炼中培养自尊、自信的体会。
2、让学生亲自动手记录,科学锻炼前后的身心变化状况,提高体能和身体自尊,让学生切实尝到科学锻炼的甜头,增强信心。(可用一些表测一测加于说明)
3、本节课可以采用讨论式、问答教学形式,让有体会的学生发问发言,相互启发,各抒已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
4、在发布测试结果或教师评时应以鼓励大家积极进取为目的,要避免对后进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三)评价与激励策略
这部分检测你的自我感觉:外表和自尊,以及你如何在社会群体里表达自己的感受(详见42页)
资料拓展
(一)健康心理每日忠告(详见42—43页)
(二)设定阶段锻炼目标案例(详见42页)
1、项目:
2、目的:
3、模拟对象:
4、计算方法:
5、计算步骤:
6、组织方法
(三)参考文献(详见43—44页)
思考题:1、什么是自尊和自信?
2、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和培养自尊自信?举例说明
相关阅读推荐:
› 高中体育评课稿
› 高中体育水平5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与素质练习反思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