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年关
教学目标
1. 从小说故事中理解造成林家铺子危在旦夕的社会根源,认识1930年代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
2. 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妙处,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同情心。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茅盾的《林家铺子》。《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它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故事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缩影。《年关》是其第四章,写了林家铺子面临的种种逼迫:战争形势的紧迫,党棍官僚的敲诈,上海客人的坐索,钱庄的“收庄票”,同业的中伤,四乡的欠款收不上来……集中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下,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作为一段历史,一种社会现象,应当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加以了解和认识。作品中的林先生是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小商人,在“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淡”的逆境中又被党棍官僚敲诈勒索,最终难逃倾家荡产的悲惨结局。在节选文字中,作者对其寄寓了深深的同情。林先生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真实生动,显示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此文的关键。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鉴赏文章的能力,本班学生大部分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味关键的语句、语段等方法,逐层、渐进地理解作者如何揭示造成林家铺子危在旦夕的社会根源的。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2. 难点:认识文本中主人公难逃厄运的必然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渲染气氛,导入新课
1.导入。
如今,国际上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不少商家无以维持生计,只能倒闭关门。很多人因此减少了收入,甚至于失去了工作。那么,在旧社会中,生意人碰到危机又是怎样度过这个难关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茅盾的小说,了解旧社会的一些情况。
2.作者——茅盾简介。
3.《林家铺子》简介。
二、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1.学生散读课文。要求标号序号,圈划出生字、好词或不理解的句子等,以求共同解决。
2.请学生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林先生对付要帐客人的经过,林先生在重重困窘折磨下的苦苦挣扎。
3.初步感知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年关。
(1)我们平时过年时的气氛是怎样的?——热闹、欢庆
(2)课文中描写的年关的气氛又是怎样的?——凄凉
(3)哪些段落描写到过年气氛的——4、11、35、42
(4)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描写,并朗读分析。
(5)这些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凄凉的气氛,暗示了林先生年关的难过,也象征了那个年代社会的萧条。
4.理解题目“年关”的含义。
从林先生的处境来看,你能说说标题“年关”的意思吗?以及为什么叫“年关”吗?
——“年关”:旧例在农历年底结账,欠租、负债的人觉得过年像过关一样难,所以称为年关;家境窘迫,过年如过关。
三、 教师小节。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导入。
2. 提出问题。
二、 再读课文,理解造成林家铺子危在旦夕,林先生苦苦挣扎的原因。
1、林先生这次过年遇到了哪些困难?
(朗读有关段落,解释“恶消息”①当掉了家中的金项圈应付商会借款,②做亏本买卖,③寿生讨债现在还没回来,④借不到钱。)
追问:林先生已经很困难,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追问:上海客人来讨债?林先生是怎么应付的?
——用寿生刚要回来的欠款,以及从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中凑得的50元,来打发上海客人的。(解释“三节”清帐。)
林先生在过年的时候的处境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明确“窘迫”)
2.林先生面临如此窘境,准备怎样来解救他的铺子?
3.林家铺子最终的命运将会怎样?
4.文章第12节有这样一句话“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个地步的,究竟是谁。同学们想想是哪些原因使林先生如此窘迫的?,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1、军队向商家借款,商家摊认(第2节)。2、上海打仗,钱庄不通(第2节)。3、同行抢先降价(第4节)5、时局混乱(23、42节)6、钱庄的逼债(30节)7、同行暗中中伤。(38节)8、吃倒帐(36节)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13节)
5.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林家这么困难,其他商铺情况怎么样?这些商铺为什么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明确:老百姓没钱、饥荒、社会动荡。)
追问:为什么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年关的时候?
6.教师总结:
林家铺子面临种种逼迫:战争形势的紧迫,党棍官僚的敲诈,上海客人的坐索,钱庄的“收庄票”,同业的中伤,四乡的欠款收不上来……令林家铺子危在旦夕,苦苦挣扎。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1、提出问题:林先生头天晚上“还不曾绝望,还想挣扎,至少是还想掩饰他的两下里碰不到头”,而第二天却“感到这一次他准是毁了!——不毁才是作怪”,这个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找出人物描写林先生的关键性语句,揣摩林先生的心理,并说说这些描写揭示了林先生怎样的性格(圏划、朗读有机结合;强调要多关注人物细节描写)。
(1)4——10节中的有关描写刻画出了林先生拿不出钱的低三下四,困窘、无奈,委曲求全的样子。
如:“急得什么似的……”分析:林先生一生守着自己的信誉,他怕上海客人这样坐等,影响了自己的声誉,自己的好名声毁于一旦。又怕债户群起效仿。
(2)19节的描写既写出了林先生总于盼到寿生回来而高兴,又写出了他看到寿生身上一身泥以为寿生收的欠款被强盗抢了而紧张害怕的心理。
(3)33节:伙计带回来的庄票无法兑现,这笔钱又落空后的难过、无奈
(4)39节:想到自己的铺子的处境的恐惧。
从以上的描写当中可以看出林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林先生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
(林先生还有没有其他的性格特征)
(5)2节:“放盘卖贱货”34节“林先生忍痛又……”可见他的精明。
2.教师归纳:
林老板作为一个民族小商人,努力地保持自己的信誉,给人以老实厚道的形象。林老板受到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影响。精明能干,比如,大放盘卖贱货。然而,他虽然新旧并举,精明能干,仍将不能挽救自己破产的命运。 他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显得非常的胆小懦弱。
三、 总结,归纳中心。
文章主要描写了林家铺子因种种逼迫:战争形势的紧迫,党棍官僚的敲诈,上海客人的坐索,钱庄的“收庄票”,同业的中伤,四乡的欠款收不上来……而危在旦夕,苦苦挣扎的情形。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下,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
四、 布置作业。
选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写一段欣赏文字。
板书: 年关
社 冷清、凄凉、萧条 人
会 林家:困难 、窘迫 民
动 苦
荡 作者批判 同情 难
林先生:讲信誉、要面子、精明能干有胆小懦弱的商人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