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工作反思

答辩感想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6-06 07:3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答辩感想
  •   公告:

    

答辩感想
—学位论文的规范性
课题组的博士、硕士答辩已经结束,在此次毕业生答辩中自己作为答辩秘书并连同三位师姐答辩开题,所以感想和体会较以往更为深刻。
自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位论文”答辩?实际上,目前我们是停留在“答”这个水平上。在国内,由于每年的五、六月份是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高峰,所以每位答辩委员会在这一时期接到各种评审论文,理论上他们没有时间来仔细阅读每篇论文。在答辩中,他们会针对将陈述人没有讲明白或是自己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进行询问,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辩”更多的是答辩委员提出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或是与研究论文本身的观点有出入,这时可以和答辩人进行讨论、甚至是争辩。也可以是答辩委员通过这篇论文,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了这个方向可能存在的研究前景和论文本省没有涉及的方面,和答辩人一起讨论,探讨和分析该领域日后还有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价值。
来到师大,听了多个课题组和实验室的多场答辩,平心而论,我们课题组的学位论文答辩无论是从答辩委员会的阵容、研究的内容还是答辩人的陈述都会超出其他课题组很多。但是,既然是组内的总结,我们可能更多的要谈问题,只有记住了问题,我们才能解决问题。
在近几次的答辩中发现,答辩委员更多的是让我们澄清论文的写作问题,如论文写作不规范、统计不规范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会耗费答辩很多的时间,但更重要的是会让答辩委员觉得我们自身的科研规范性不够,科研训练不够,即使我们的研究很棒,但是由于这些小细节会使得我们的研究在他们心目中大打折扣。
论文是自己三年的心血,已经花了大力气做实验,就应该不吝啬这一点时间把整个论文的规范性做好。自己可以尝试把文章通读几遍,最低标准是自己觉得可以过得去,可以读通顺,之后,可以找组内的同学帮忙进行挑剔性的阅读,确保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研究既然已经做出来了,就应该像讲故事一样把条理理清楚,然后把它讲清楚。如果说提不出好问题,没有好的想法属于能力问题的话,那么将已经做好的研究不能完整、清晰的呈现出来,可能就属于是“态度”问题了。
只有端正态度,做好规范性,我们才能去谈研究的创新性和价值,才能去“辩”,而不是被动的去“答”!
 

上一篇文章:听雨教案

下一篇文章:答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