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征文简讯报导

教研团队赛陈述词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5-04 14:0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理想的风筝》陈述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们是#小学团队,参与团队比赛是一次很有价值的教学研讨,整个过程让我们收获多多。下面我先代表我们团队向各位评委老师介绍我们的教学设计形成过程和亮点所在,请评委老师予以指导。
一、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
我们团队从6月8日得知研讨课题后,下午就开始集体研讨《理想的风筝》一文,并从网上浏览了相关的资料,收获很多。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充满深情地回忆了曾经教过自己的、当年已过50岁的残疾的刘老师,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赞扬了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抒发了对老师深深地怀念和感激之情。文中的刘老师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的心田撒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起一架架理想的风筝。
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这篇课文仍是六年级教材中篇幅较长,比较难教的课文。我们想教材选编《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而与同单元其他两篇文章不一样的是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因此,我们研讨拟定: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本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的故事,课题却是《理想的风筝》,所以,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满意的教学设计总是在听取他人意见、汲取他人经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得来的。我们抱着学习进取的心态,不拒绝不盲从。6月10日,我们认真研读分析东湖小学团队对我们的客观评价和中肯意见,汲取其精华,同时也从我们点评的宝带实小团队教学设计中得到启发。在多次深读文本、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集体研讨、反思,通过组内同伴互助和团队之间的网络协作来不断完善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并对课件进行修改和充实。在相互合作中,在彼此碰撞中,智慧的火花不断产生,最终形成了一份自认为还不错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式的教学设计和辅助课件。
二、本团队教学设计的亮点:
1、“思念”引路,一咏三叹
《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写人文章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丽,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们试图避开常用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总是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就没有新意,令人乏味;我们也避开了单调地对文题中用“理想”修饰风筝的探究,因为没有在作者精神深处去体悟,即便是理解了,那也是肤浅的说教。我们一直试图能在文本中寻找到学生情感和文本情感之间的亲和点,这个点能让孩子对文本产生似曾相识却又有点陌生的感觉,使得他们愿意亲近文本,在文本中徜徉并发掘出新鲜的能令他们思想丰厚的东西来。
这个点就是“思念”。情动而辞发,正因为苏叔阳思念得如此深沉,他的语言才会表达得那样清晰、深刻而又含蓄。要解开这经历岁月磨洗的思念密码,唯有引导孩子建立已有体验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设计中以“思念”为线索,运用“一咏三叹”的手法,多次反复出现“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每一次的出现都带给学生不同的感悟,带给学生深层次的感受。结合细节描写的品读,把学生的感情推到极致,感悟这份浓浓的“思念”之情,刘老师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
2、品悟细节,习得方法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经历过的“思念”是感性、肤浅、模糊的。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当他们一步步深入并以作者的“思念”观照自己的“思念”时,他们阅读的情感就变得丰富而深刻。因此在交流“放飞风筝”处,我们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放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默默地读一读7至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然后组织交流:让苏叔阳无比思念的细节描写,并谈谈感受。使孩子们经历与作者的精神世界相体认、敬重、共生的一个情感过程,使“思念”的意义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情感的烙印。
苏叔阳的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浸透着浓浓的思念之情,但若是仅仅为感悟“思念”的情意,那阅读将会是一片泛情,不仅削弱了文本的魅力,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思想启迪、审美情趣来说,是毫无益处。于是我们向文本精神价值的最深处推敲。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是无法对文章面面俱到地推敲,这需要找一个切入点,能深入挖掘出作者、文中人物以及自己的情感。因此,我们选择了学生最易忽略的两处细节——板书时的多个动作和放风筝的三个“亲自”。
文中写刘老师板书的动作很具体,我们将引导学生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写完”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当他们真正感悟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一次板书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而且是一天内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动作时,定会有一股充满敬意的情感在他们的血液中流动。很自然的,他们就会由先前的“乐观、自信、坚强”的形容刘老师的词语,联想到“顽强”“执着”了。深刻的感悟,能够使他们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注意推敲,在润物细无声中习得写作技巧。
七至九小节中的三个“亲自”是文本最为深情,最含蓄,也是学生最难发现的细节,而这恰恰是理解刘老师究竟怎样热爱生活的核心。从海伦•凯勒到阿炳,从司马迁到霍金,课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告诉了我们热爱生活就是能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我们想,在教学时,当孩子们在几经寻找、思考后,肯定会发现从亲自制作到亲自放飞再到亲自追线,刘老师的三个“亲自”也正是一种正视苦难、享受生活的尊严方式时,对苏叔阳如此思念刘老师放风筝的原因也就心有灵犀了,因而在接下来的配乐朗读、理解课题都是水到渠成,也就顺理成章的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甚至是那样抒情——“刘老师在我心中放飞的是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理想”。
3、有效拓展,学以致用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很高,因此我们课后进行拓展,深化主题,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自强不息的名人名言或者名人故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等来扩充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布置学生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自己的老师,给自己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使学生将这种运用典型事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此外,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将适时地利用媒体,为教学内容的完成提供辅助作用,为化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服务,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
三、参加本次网络教研团队赛感悟:
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是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研修,要不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做到乐于合作,不断提升参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做到善于合作。虽然,从教学设计初稿的形成和支持课件的制作,到评价与反思,再到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课件,这样的研讨过程,花费了诸多精力,但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到团队的相互合作所体现出的无穷智慧,真正体会到了在团结合作中享受快乐,在友谊竞争中获得提升。最后,再次感谢东湖小学和宝带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是你们真诚的评价与建议,让我们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了不尽的收获。
由于我们团队都是低中年级教师,从教以来第一次分析六年级的教材,以上所述,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文章:语文说课稿模板

下一篇文章:主题演讲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