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我对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懂得了用邓小平理论和一分为二的哲学辨析法来分析这些现象及问题。这次的寒假调查,我经过调查,了解到我们镇的人们对教育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关注,于是我选取教育作为调查论题。经过访问、调查等了解方式,我明确了此次调查的目的:了解科教兴国战略在农村基层学校的实施情况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成功的和失败的方面并分析各自的原因,总结出发展科教兴国的经验,最后对这些农村基层学校提供一些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建议。我认为这次调查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可以让我了解到现在国家的农村基层学校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和实施情况,从而窥见国家教育发展的现状;二是可以让我学习这些农村基层学校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对应政策和措施,以及其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宝贵经验;三是可以让我在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后,对农村基层学校今后的发展道路提出一点个人意见,以对国家的教育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我父亲在镇上的一所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因此我就选取这所金山中学作为调查的农村基层学校之一。十年来,晋江教委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倡导尊师重教,创建教育强镇,务实创新,各方面工作硕果累累: "九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建设教育强市"的战略决策,集中力量大打教育翻身仗,实现了教育"两基"的达标和继续巩固提高,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跃居全省前列,改变了教育处于全省落后地位和严重滞后于全市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学校教育全面健康发展,整体实力迅猛提高。教委办屡获“泉州市‘两基’先进单位”、“晋江市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晋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安全学校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金山中学成为福建省第一批达标初中学校、福建省第二所普通初中示范学校、福建省第八届文明学校,据统计自九八年以来,金山中学先后获得省、地、市级的集体荣誉共有七十多项次。各种竞赛活动也捷报频传,五年共获得二百多人次晋江市级以上的奖励。历年来中考成绩斐然,中考综合比率连续五年居全市的前列,九八、九九、二000届毕业班成绩都获得晋江市同类学校综合质量评估第一名,二00一、二00二届更是在优秀率上取得重大飞跃。金山中学现有教师33名,专科以上学历(以达标)占96%,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为33.6岁。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出色的口才和规范的版书,这些都较之以往在发展进步。教育成果也在显著上升。各学科具有县级代表教师。近三年具有国家级论文发表,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另外一所养正中学,现为福建省重点中学、重点华侨中学、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连续4届)、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培养体育人才试点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海中心小学成为省农村示范小学。养正中心小学成为晋江市文明学校。内坑中心小学、三民中心小学率先成为晋江市一级达标小学。丰光、怀斧、柑市、东峰、霞美、升文小学率先成为晋江市二级达标小学。锦和、甘棠、霞塘小学率先成为晋江市三级达标校。
晋江市政府对农村教育问题素来注重,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知道晋江市教育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但从调查中我还发现了晋江市农村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由于问题极多,以下只列出其中三个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学生和家长是否重视教育这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解这一情况我对住在学校周边的学生家长进行了访问调查。当我提及农民孩子应该多读书多学文化时,有的农民说:“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呢,早下地早赚钱。”这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是不愿供子女读书的。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就辍学回家了。有许多农民是非常看中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收入低而教育费用又在不断上涨,许多农民甚至无力供养,导致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的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和国家教委1991-1995年所发的一系列“意见”和“紧急文件”等共14份中央文件,均起不了多少实效。
辍学后导致的是农村里13-17岁的孩子大量流散到社会上,并且从事十分繁重的、超出年龄的体力劳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执行多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孩子过早的离开学校而失去被教育的权利呢?实在引人深思,难道还是因为家庭困难吗?深入调查我发现,家庭困难虽然是其中的一条理由,但并不是最重要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意识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就树立起了以金钱为目标的金钱论。这是我调查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由于农村教育资金的不足,而导致的每升高一个阶层,就有大量的学生流失,也是造成农村教育落后的另一个致命因素。
第一:金钱论。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农民通过各种渠道富裕起来。这就使农民心里本就存在的攀比心理更显得不平衡。许多孩子在家庭不能满足自己一切需要时,就辍学外出打工,幻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一切。但是现在的社会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就连我们大学生也要再升一层考研究生,以弥补知识的缺陷,更何况一个连初中文化都没有的学生。就以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他们还是孩子,不应过早的走进这个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工作群体,不应该剥夺自己最基本的学习的权利。但是他们还是抗拒不了这种社会潮流。
第二:农村资金的缺乏。在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各个阶层的上升都有相当庞大的学生群体流失,就是因为学校校舍不足,教育经费不足。而导致未来人才的流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说:“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教育经费有较大增长。中央决定,自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提高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确保完全用于教育。” 政府目前对农村80%以上的教育投入局限于支付教师工资,结果出现了教师工资解决了,但是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又严重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城乡教育差距逐年拉大,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农村学校,教师生活办公条件简陋,实验用品紧缺,电教化几乎一片空白,顶岗教师的工资不能正常发放,贫困生辍学率有所攀升,诸多触目惊心的问题,由于经费困扰,束缚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乱收费现象极为严重,急待解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是崇高而神圣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乱收费,不仅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孩子的心灵更是一种打击和损害。农村家长们因为乱收费的现象而不相信学校,不相信老师,的确,一个不诚信的学校如何能教出素质高的学生来呢?教育一旦不能让人民满意,就没有了发展的余地。
★学生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和学生们对考试的反感。考试本来是为了衡量一个学生 在一段时间的效果好坏的标志,但现在成绩却被老师和家长视为“珍宝”,成绩表现你聪明与否,总之成绩代表了一切,说明了一切。成绩好上天堂被老师家长捧上天,而成绩坏下地狱,老师,家长,同学甚至瞧不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说:“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然而由于农村的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现状决定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现阶段农村学校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而这也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应试教育的“副产品”之一是学校分快慢班,有的学校在高考之前凭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快班和慢班,虽然教育部已明却要求学校不能分,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做法直接违背了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和原则,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和做法。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平等的教育条件下充分地展示自己,学校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个个成才,而不是仅按考分把学生分为升学和非升学这两条路分而治之。
应试教育的另一“副产品”为节假日补课,虽然节假日补课国家教委明令禁止,但在某些节假日补课之风愈演愈烈。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升学压力太重,二是指标压得太重,三是家长跟家长比,学校跟学校比,学生跟学生比,谁也不想在各种“硬”指标前落后,产生了“不正当竞争”:你补我也补。在攀比之下,补课有所反弹也就在所难免。但是将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学生们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将来社会的择业和生存的需要,中小学生“负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犹不及,欲速不达。学生负担超过限量,违背了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不仅无助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活泼的发展 ,阻碍着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政策的落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追求分数和名次的片面行为,只能长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应试教育的“副产品”还有考试作弊,为了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学生们都不顾学校的严规而想出各种法子去作弊,近一段晋江市竟然出现了大范围考题泄露事件,一时间街上的复印部发了大财,都是学生复印试题答案的。这种现象不仅对学生本人日后的素质、人格发展不利,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国家关于发展人才战略的进程,从而对国家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在许多地方,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质量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师资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在农村长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的好教师,呆不了多久就被调往城镇学校,而新调来的教师往往是城镇学校分流出来的。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会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里说:“必须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说:“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农村基层学校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指示,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古人云:“沉舟侧畔千帆过”,如果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成为“沉舟”,那么在国家这片辽阔的大海上他们就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农村的发展就会长久地落后。然而我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有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我国农村教育工作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动力。”中国要建设与国际大国相匹配的基础教育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用教育的创新来实施一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我对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思考,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点个人意见。
1、城乡交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建设教育网络“校校通”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并以此来改革农村教育中教法、教材使用、课程进度的弊端,改善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旧模式,改变教育观念的落后性,从而实现“脱胎换骨”,建立起新的教改内容、教育体制、管理体制和教育观念,缩小城乡学生素质的差距。
2、明确方向。在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经济建设要转轨,农村教育也迫切需要转轨,农村教育要实现由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这就是农村教育的方向。只要教育真正转到为当地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农村学校可以办许多事情。这将使广大群众中蕴藏着的办学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出来,形成教育与建设之间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教促富、富促教”,教育上的许多困难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
3、确保经费。实行教育经费县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解决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和教师工资拖欠等困扰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立法,用法律手段强制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征用教育的地方税,使地方教育税或用于教育的财产税与可度量的消费税等税费,最好采取累进税计征,让社会各阶层合理承担予以解决;捐资助学也是补充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渠道。
4、发展特色。适应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同时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农村各类教育从总体上应有不同程度的低重心、多层次,并且具有各地农村的区域特点。我国农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至少可以划分为超小康、小康、温饱和贫困四类地区。上述各类地区农村教育改革在总方向和普遍经验上具有不同于城市的共同性,如实施科教兴农,加强热爱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等。但在各类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要求上,则有着很大的差别。必须继续坚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点上深化、面上推广”的工作方针,加大改革力度,在全国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推广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
5、借鉴经验。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段农村教育发展或改革的历程,取得了教育的宝贵经验。如德国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认为产品质量无法引进的,必须靠职业教育培养的素质良好且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来实现,还有如菲律宾等国都在努力探讨把农村学校办成为乡村综合发展服务的教育基地,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东西。
6、结合计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农村教育的出路之一是“教人少生小孩子”,他说:“如果他只生两个孩子,他是小康,孩子们也能受初等教育;如果生了三个孩子,大家一起变文盲,不知道科学是什么,连小学也不能进;如果生了四个孩子,大家只好穿旧衣,冬天难免受冻,下雨屋漏正好洗雨浴,害病不能看医生,如果再生一个,一起五个孩子,大家一起进饿牢。到了进了饿牢,他还说是听天由命。”可见,严格执行计生政策,是农村教育的重要补充。
7、高校促改。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既能提高综合改革的效益,又可促进高校和科研所自身的改革。进行农村教育改革,没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为后盾是不行的。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这也是当今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所在。
8、重视素质。创造一个优雅的环境,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积极、文明、向上的进取精神,艰苦朴素精神。转变历年旧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育思想,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但是,只要我党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改革不适应农村实际和现代化建设的因素,我们就一定能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把农村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对此我们应有充足的信心。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坚持三个代表,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才能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北京,第三十一号,“关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国发174号,1984年12月30日,页1046-1047。
[2]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河北省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页129-130。
[3]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教育改革卷,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教政研字002号(1987年6月15日),页308-310。
[4]周大平,《拖欠教师工资:一个必须抓紧解决的问题》,了望周刊,北京,第42期,1993年10月18日,页8-11。及朱开轩在1993年10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之报告。
[5]周大平,《贵在有序,难在有序:关于中小学收费的观察与思考》,了望周刊,北京,第46期,1994年11月14日,页14-19。
[6]《农村‘私塾’喜忧录》,光明日报,1994年10月16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全文刊于人民日报(国内),北京,1993年1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文刊于中国教育报,1995年3月22日。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有力措施迅速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3)78号,1993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习宣传材料,1993年12月,页25-26。
[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10]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199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页14-15;教育部计划建设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页264-265。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12]《国家教委关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18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政报,北京,1995年第10号,页406-409。
[13]《设立中央专款-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16日。
[14] 《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健全中小学学生助学金制度的通知》,国家教育委员会政报,1995年7月7日第9号,页375-376。
[15]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调查》,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16日。
[16] 胡素珊,《中国农村教育改革政策评述》,2003年9月10日。
[17] 蔡华杰,《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农村教育问题》,200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