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校园活动师德教育

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师德征文

发布者微信

    

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经过较长时间酝酿讨论并最终确定的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言词简约但意蕴丰瞻。实现了办学理念的创新和突破,并给广大师生确立了一个更为高远的奋斗目标,在全校范围内引发了为师为学的热烈讨论,这种讨论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也会延续下去,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值得深思的话题。在此,我们也就“如何为师与为学”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些许看法。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渔家傲》中说:“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道德”与“文章”,“道德”与“学问”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相提并论,而且国人总喜欢把“道德”置于前,这无疑反映出国人一以贯之的观念——道德是文章与学问的根基。所谓“道德”,即是指做人或为人。为人当有格,应该努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调高雅,有了高格才不至于蝇营狗苟、鼠目寸光,在世俗和物欲面前放弃理想与追求,只是茫然地陷于追名逐利的烂泥潭,无法自拔,终而与蝼蚁无异;而我们作为以化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则更需具有高格,需要有悲悯的情怀、宽广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才有潜力成就清新美好的境界,才会如一片丰润而深情的桃林,下自成蹊,唯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谈化育学子,才有资格谈为师;也唯有如此,大学才能真正成其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高地,成为社会道德水准的标高。
在当今知识爆炸、通讯便捷的时代,授业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远不及教育被高度垄断的时代,在众神喧哗的平民社会中,获取知识已¾¬不再那么困难,由此可以说,为师者,更应该做的是“传道”。“传道”要靠什么呢?当然是靠为师者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都将化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的泉水。当我们在七尺讲台,或严谨、或风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广博、或专精、或敦厚,或潇洒,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炼成引领学生坚持不懈黾勉前行的精神之烛,用温馨而动人的光芒指引和鼓励学子,踩着人梯坚定地不断攀登。若干年之后,所授之业,或许早已化为泡影,消散在信息的海洋,但是传道者的精神风范会定格在无数学子的心中,化为一道感人的风景。
“为学”,远非是指对知识的量度层面的占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量度,在方法论层面的追索,因为,在当今时代,获取知识早已变得非常容易,特别是对于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何融会知识,贯通创新,在任何时候,都远非易事,在当今时代,则更显艰难。窃以为,作为大学的教师,在“为学”向度的求索,更应该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当如此,也即不能满足于传授一点或许已为陈迹的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方法论层面上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路径,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师”。学贯中外是一个极为高远的目标,或许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但是其中的“贯”字则是我们为师者应该时时讲求的,融会贯通才能有创新。这才是为师者的“为学”之道。
故而可说,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