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2-07-04 10:0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怎样才能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呢?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浅述几点体会。
一、 导入情景的创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曾经在讲授《乡愁》一课时,我就采用情景教学的导入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乡愁》描写的是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深切的思念之情。这对从未远离故乡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体验和理解这种感情。我在引出课题之前,先播放了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当师生同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时,同学们对歌词里流露出的对祖国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深有感触,沉浸在充满浓浓的怀念之情的氛围之中,在学生们正热情高涨的时刻,我引入了对诗人于光中所作的《乡愁》的学习。正是这优美的音色渲染了课堂的气氛,从而使学生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了。
二、课堂情境的创设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所以教师讲课要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春》这一课,有多种教学方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引进音乐,取得了好效果。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我给学生放了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瓦格而那的音乐,仿佛置身与春天的原野之上。
在讲授《背影》这一课时,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而对爸爸的感觉就比较淡些,所以就无法从身心去感受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情感。但是,天下的父亲又何尝不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子女呢?所以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讲述起来自己的父亲。等到老师总结的时候,学生们突然意识到,原来在不经意间,父亲竟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做文同做人,有的时候,要明白课文,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做人。我通过课堂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理解生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下展开课堂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总之,一节有意义的语文教学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多让学生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变教为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