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6-06-10 19:5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自幼便学习绘画的我,对于色彩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痴迷。 我沉浸于那些素雅巧致的山水花鸟中不可自拔,又被辉煌富丽的神话灵殿而深深吸引。 东西方的文化,在色彩的引领下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辉映走到了今天。 我是一个于它规划之下的小人,仰望着一支笔与几支颜料便能摹绘出来的传奇,乐此不疲。
在浩瀚的色彩世界中,我不爱黑色,亦不爱白色,因为它们太过极端,已经走到了颜色的尽头,毫无中和的美感。 我最爱神奇的灰色,它始于黑白两色而胜于黑白两色,和谐但不怯懦,素洁但不单调,柔和但不脆弱,沉静但不生硬。 它于色彩的始末妙致地简便,摒去了白的刺目与黑的暗淡,摒去了白的浮躁与黑的沉闷,在黑的稳健中糅合了白的 灵秀 ,又于白的圣洁中汲取了黑的深沉,塑造了只属于灰的中和 意念 。 在清灵毓秀的水墨画中,灰色与水共生,忽轻如烟,忽灿若莲,忽深似潭,忽逸赛仙。 在明晰美灿的素描画中,灰色由石墨演绎,在光影的交叠间,在线条的排列下,在角度的变换中,成为每一处布景里最动人的情节,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这是我眼中的灰色,散发出典雅而中和的美感,而在文学之中,灰色又处处闪烁着知性与智慧的光辉。
《<论语>心得》的序言中,易中天教授写到,孔子是 深灰色的,能与任何颜色相衬而不显肤浅刺目。 在书的后记中,于丹 老师 又写到,《论语》的温度不凉也不烫手,只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于是灰色在我的眼中,又成为了一种朴质而温润的色泽,它是一种知性的颜色,一种智慧的颜色。 它能与任何的颜色相搭配,且既能突出其特点,又不会沦为陪衬,这恰恰体现出灰色的别致与温润,知性与智慧。 或许,它 便是我一直的追求,一种超脱尘俗,心素如简的开阔境界。 就像《论语》给予炎黄子孙的恩泽一般,儒学——华夏文明的根基,或许已渗透入易中天教授笔下深灰色的孔子里,随着它反映出来的传统美德与个人追求,成为滋养人类心田的一眼清泉,源源不尽,千古恒常。 回首历史的长卷,无论是古人留下的墨宝,还是西方人创作的珍奇,都蕴藏在灰色的内涵中不休,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智者不懈的追求。
我有幸爱上了这样一种中和润泽的颜色,以自己浅薄的知识及阅历循到了一条追寻更高自我的通幽曲径。 这便是我眼中的灰色,它幻化成 古道 上的一座座高大的丰碑,领我学习,促我奋进。 它是我心中无限宽阔的一片海洋,容我求索,助我感悟,令我终身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