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校园活动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稿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3-12 08:3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永远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统治制度并掀开民主共和的新纪元篇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意义重大,它的爆发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中国,这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国家,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国,永远的甩掉了封建社会的帽子。辛亥革命从思想上解放的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泛,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哪一场革命,都是无法相比的,它对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辛亥革命对内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牢固根基至此开始瓦解。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这都预示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力量即将诞生,尽管由于当时的形式或许这种新生力量的诞生还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但它诞生和前进的方向将无法阻挡!
辛亥革命对国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它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下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首先从政治角度看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爆,中国长期的闭关自守终于被迫划上句号。国内部分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明白,不变革便不足以应对中国所面临的千载未逢的挑战。之后的洋务运动,是一场由清室自发的改革。其重点为改良生产技术,透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试图以兴办工商业来加强中国的国力。然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显示只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并未能根本改变中国自北宋以来重文轻武的观念,
  自公车上书以后,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出现要求更深层的改革。当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物成为维新派,主张在体制内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国,在皇权之下大幅改变政治及社会制度。维新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是进行103天以后,因清室内保守势力发动政变而告流产。部分维新人物流亡海外后,主张继续维持皇室;实行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将政治实权逐渐交出至民选政府,主张这种变革方法的当时被称为“保皇党”或“立宪派”。
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其次在文化方面,长期以来的满汉种族问题,在清初的文字狱和剃发易服制度的压制影响之下,到了清中叶的思想中,已经几乎不成问题。绝大多数的汉人对于统治者为满人一事已不甚在意。但随著清朝统治的日渐衰弱,首先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汉满问题开始再度抬头。排满思想更是再度大兴。明末遗老的著作成为当时人的重要思想资源。例如原本并不著名的王夫之的著作在清末重新被发现,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们的重要读物。许多革命人士更是藉反清复明思潮来鼓吹革命,最著名的反清宣传著作有邹容的《革命军》等,对于年轻的革命参与者们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一些革命家如孙中山在种族革命之外,所强调的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但清末革命最主要源动力仍是排满反满的思潮。推翻满清后,口号也迅速地从「打倒鞑虏」改为「五族共和」,以求统一分崩离析的中国。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作为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此外,清政府于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即立宪运动。其后各省选出了以地方士绅为主要成分的谘议局代表,这些各省的实权人物,要求清政府加速推行制宪,成立责任内阁,但屡为清政府所阻。这些都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锁!
辛亥革命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影响和意义的深远,在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和爱情事迹,不得不让人人对革命者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牺牲精神肃然起敬,这其中的佼佼者,当然是革命的先驱和开拓者孙中山和黄兴,作为同盟会的创立者,孙中山对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的弊病是痛心疾首,年轻时,依然弃医从文,致力于社会的变革,曾经多次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对革命的信念从未动摇过,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当然,革命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牺牲”,但能为伟大的革命追求献身又是多么的有意义!这不正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所向往的么?革命需要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不正是伟大革命先驱的所追求的么?
提到孙中山,令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宋庆龄了,这位曾出身名门的巾帼英豪,为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梦想,毅然放弃舒适的生活,不舍不弃的跟随孙中山,不错这是爱情,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但它也早已超出了爱情的界限,她把爱情不仅仅给了孙中山,更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给了这场令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革命事业。
黄兴,曾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召集“庇能会议”,议决倾全党人力物力,在广州再举。1911年初在香港成立领导起义的总机关统筹部,黄兴任部长。于4月27日(三月二十九)发动黄花岗起义,他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许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黄兴右手受伤,断去两指。起义失败后,他在香港养伤,支持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28日赶到武汉,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11月27日汉阳失陷后,转赴上海。南京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先举他为大元帅,后改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他均未赴任。短短的叙述,足以彰现黄兴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显示了他为革命献身的意志。革命并不是为一己私利,革命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革命是为苦难中国谋出路。革命是为人类的发展清除障碍,革命在革命者眼中,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而是一个“艰辛”与“坚信”相结合的整体!
辛亥革命,已随时间的推移与我们远去,明年将是辛亥革命的百年圣诞,历史虽已远去,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地位绝对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淡,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也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时刻铭记,也许再过几十年、几百年我们的后代会象我们一样铭记它,改变中国历史的辛亥革命,永远的辛亥革命!
 

上一篇文章: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下一篇文章: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