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导游词

马耳山景区解说词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1-08 18:4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马耳山景区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马耳山景区!希望大家在马耳山玩得开心。大家一边爬山,我一边讲,在爬山的时候,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有句行话叫做“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大家要观景,一定要停下来,往山上爬的时候,要看脚下,防止绊倒。
我们现在所处的马耳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诸城城南25公里处,主峰海拔717.8米,为鲁东南第一高山,马耳山属泰沂山脉,南靠五莲山、九仙山,北与常山相呼应。山中奇石突兀,峭壁嶙峋,山势陡峭而险峻,自古为诸城南境之屏障,自古为山东名山。大家看一下马耳山类似于什么形状?此山南北走向,因主峰似一匹俯卧的白马,马头朝北,马尾向南,山顶竖着一双尖尖的耳朵而得名。相传,有一匹非常美丽的骏马,修炼了一千年后去玉皇大帝处讨封,玉皇大帝沉默不语,卧身而眠。马沉思良久,似乎参透了修炼的真谛,忘却了自己是匹浑身烈焰飞腾的骏马,忘却了自己的苦乐,就此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卧伏一千年后终修成正果,全身凝固成了一座千峦起伏、奇峰秀美的山脉。现在望去,其山势正如一匹卧伏的骏马,马的头部有两座形如马耳的主峰,故称马耳山。就在“马尾”的后面和“马腿”的东面,各有一座小山。马尾后面那座,山头像一只人鼻子,叫阎王鼻子山;“马腿”东边这座,山腰立着三块摞起来的石头,像一个站着的老人,所以叫做石人山。
大家现在可以清晰的看到马耳峰,马耳山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典故,大家可以在这里稍做停留、歇息,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典故的原委。
相传,杨二郎劈山救母时,发愤担山赶太阳填东海。当挑着马耳山和九仙山快到东海时,有一只金鸡飞到了马耳上报信,马耳山接着卧身不走了,气得杨二郎朝他的耳朵分别抽了两个豁口,形成了现关。没被打着的金鸡又飞到了马背上,杨二郎又朝马背上一鞭,又打上了一个豁口,至今金鸡还站在豁口边沿上。打了三鞭的马耳山还是不走,气坏了的杨二郎又拿起扁担猛劲朝马身捅了一下,便捅成了一个宽敞幽深的仙人洞,此洞纵深几百米,能容纳几百人。现在由我为大家继续介绍马耳山。
马耳山的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地处暖湿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是渤海众多水系的源头,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沿山势垂直分布着赤松、枰柳、柞树、茶树、银杏等20多科1000多个品种,植被覆盖率达97%;山上还有狼、狐狸、獾、七彩山鸡、鼹鼠、蛇等100多个种类的野生动物。
马耳山之所以成为历史名山,不仅在于其多样性的生物公布。还在于它自身集中了数百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奇峰、怪石、亭阁、庙宇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可谓“美色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所少有。耸于马耳山巅者为马耳环峰 ,西有五老峰 、大米山、小米山、大珠山、小珠山,东有松朵峰、鹁鸽崖,其南还有羊鼻峰、马鞍山(即风磨口)、石人山、黄朵山、黑峰尖等。山北麓有永隆寺(俗称影龙寺、隐龙寺)、石龙寺等古刹。山中还有一线天、鬼见愁、试剑石、黑龙潭、情人松、天外来客、雹子石、太公祠、太公坊、太公亭等诸多美景,加之石人山、石老人、齐长城、龙凤山、钓鱼台、望岳龟等景点,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旅游版图上,一些著名的历史景点就已表注其中,如五老峰、马耳峰、佛顶山、龙王泉等。此外,更有它浓厚的宗教氛围。史料记载,马耳山北麓曾建有永隆寺、石龙寺、慈云庵等古刹,山间殿宇楼阁,万千气象。马耳山还接纳过众多的历史名人,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诗篇和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宋代密州太守苏轼,在有关密州的作品中多次提及马耳山,“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苏轼深为马耳山的雄奇瑰丽所折服。诗坛泰斗臧克家也对马耳山情有独钟,“乡音入耳动我心,故里热土暖我身。五岳看山归来后,还是对门‘马耳’亲”。这不仅是对马耳山的赞美,还表达了臧老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马耳山庄,由马耳山景区投资修建,与马耳山隔窗相望,凭窗远眺,马耳双峰映入眼帘,自然风光优美宜人,山庄空气清新润泽,园林式回廊风格独具齐鲁民居风味,山庄室内装饰豪华舒适,集旅游、住宿、会议、娱乐于一体,是景区的配套服务中心。
马耳山大体可分三条游览路线,即东线、中线和西线。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中线和东线。
中线位于山门的中轴线上,先过龙王泉,经龙子泉、永隆寺、仙人台、钓鱼台、齐长城遗址、神泉、太公坊、太公亭,一直到太公祠,一路上是新建的攀山石阶。过了太公祠,再上便是狼仙洞,从狼仙洞举目望去,便是直插云霄的凌云峰,远远望去,云翻峰涌,确实是大千气象。峰顶不平处似一刺猬,便是马耳山有名的景点“猬仙望月”,远望惟妙惟肖,让人不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崖下有一滴水洞,一年四季滴水不断,洞前刚刚修复的双面滴水雕像,亭亭玉立,如踏云中。
现在,我们来到了马耳山景区有名的景点“永隆寺”。永隆寺又称为“影龙寺、隐龙寺”,永隆寺始建于汉代,光绪十二年重修,后毁。在马耳山风景名胜区的众多景点中,永隆寺以其鲜明的建筑特点和传奇色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当年刘秀被乱兵追击,躲到马耳山永隆寺中,被寺前一棵带刺的槐树刮住了衣服。刘秀慌乱之中呵斥道:“不要刮我的龙袍!”树上的刺应声消失。改寺因此而改名为“影龙寺”。到了清朝,乾隆下江南,途经马耳山,遭遇劫匪。慌乱之下,乾隆躲到影龙寺里。刚进庙门,一只大蜘蛛迅速吐丝结网,把门封住。劫匪追至此,见寺门上结有蛛网,以为无人进寺,遂去。乾隆得以无恙。临走,将寺赐名“隐龙寺”。传说虽然无稽可考,从中却可以看到当地人对永隆寺深深的自豪感。
永隆寺历经两千多年,因天灾人祸,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清末一次重修,是在光绪十二年(1886)。今有“重修碑记”存世。据老人讲,当时寺庙有两排建筑,总面积约100平方米,前排供看庙人居住,后排供奉一尊石头弥勒佛,因而该寺也称佛爷庙(当地人称石佛为“趺爷”)。1947年,庙宇被毁,石佛被长埋于地下。
2003年,在首批恢复修建的景点之中,隐龙寺被列为重点项目。寺庙建在原址的东南方向约1千米处,坐落在姑子庵岭的东山坡上,其东侧200米远处就是著名的“龙王泉”。该寺重修时,依据史料,恢复原名“永隆寺”,寓“天地永泰,事业兴隆”之意。重修后的永隆寺坐西朝东,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70米,红墙红门,建筑宏伟。寺前为一停车场。大门朝东,门的两侧外墙上,左写“阿弥陀佛”,右书“禅武圣地”,八个大字遥远可见。大门上方是刘炳森书写的“永隆寺”匾额,门下有54级石阶。石阶两侧有两个大石狮子,扶手上刻有14朵莲花。寺的西边有后门,有道路可直通姑子庵山顶。
各位游客,进入寺门后,在我们左侧10余米处是鼓楼,大鼓直径约1米;右侧10余米处为钟楼,内部吊着一口黄铜大钟,钟高约1.5米,直径约1米,大钟上刻有铭文,记载了永隆寺开业年度、吉祥语及开发捐献人员名单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
东大门的正前方分别是香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门。右前方5米处,就是原清朝隐龙寺石佛。在天王殿东门的北侧是原清朝隐龙寺石碑。天王殿北侧是禅房,南侧是客堂和新修的菩萨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匾额及对联,是著名书画家刘大为先生书写的。天王殿对联:“坐到无言心事忽随流水去,来非有约闲情尝与白云天”。大雄宝殿对联:“慧眼微睁静观浊世三千里,佛光普照拯救迷津亿万人”。
天王殿内,正座者是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在弥勒佛后与其相背的是韦驮天王,负责看护后门。造像精细,栩栩如生。
出天王殿后门上一石阶梯,即可去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门前也有一只香炉,高约3米,造型美观。大雄宝殿内正座者为释迦牟尼,南侧为侍者阿难和骑象普贤菩萨;北侧为侍者迦叶和骑狮文殊菩萨。在大厅的南北以及后部为16尊者。
在永隆寺斜对面就是马耳山景区停车场,这里是马耳山景区停车场,凡来游山的汽车,都可停放这里。在停车场周围,有文化广场,供游客购物、休息,周围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典雅、舒适,可以观光赏景;停车场的左上角,里面种植了近百种珍稀植物,如榛树、栗子树等。也不乏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大家继续跟着我,游览下面的景点。
马耳山还是诸城一带农民测量天气阴晴的“晴雨表”。每遇天旱,人们就频频翘首远望马耳山,盼望“马耳戴帽”,早降甘霖。原来,这里有着“马耳山戴帽,大雨就到”的说法,意为马耳山只要白云缭绕,第二天既能降雨。山顶两峰之间山腰处有一洞,深不可测,称“仙人洞”。天若降雨,洞即生云,云绕双峰,袅袅娜娜,似一少女披纱,端坐于琼楼玉宇,堪称奇绝。此胜景史称“马耳腰云”。
诸城琅琊西社“八友”之一的陈烨为此作诗《望马耳山顶出云》:“雨溢龙湾曲,去蒸与耳巅。如棉腾岂雾,似谷扬非烟。生出根安着,合来势 若牵。望旸家意初,莫用更漫天。”清代诸城著名文十李澄中也在其《东武吟》中说:“南睇双尖见马耳,石罅生云白如水。老农测候识阴晴,作日云生朝不起。”
齐长城在马耳山也有遗址。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华夏大地狼烟四起。齐鲁大地更是战事频繁。齐灵公37年(公元前555年)晋联中原诸国伐齐,齐灵公决定“于山隘险要处堑防门”以抵御,兵民积极响应,将长城东延,直达黄海之滨。后经威王、庄王、景公、平公等增修,直至齐宣王时,这道西起长清钜防,东至黄岛徐山,全长618.9公里,历400余年的浩大工程方为告竣完善。较秦长城,齐长城先300余年。齐长城诸城段约60余里,整个马耳山就是齐长城最险要的一段,齐长城的重要关口“黄草关”就在马耳山下。
绵延崇山峻岭,逶迤于齐鲁腹地上的齐长城,历经无数战乱,阅尽人间沧桑,早已颓废。时至今日,马耳山下的齐长城仅乘下一道依稀可辨的城垣痕迹了,此处即为齐长城遗址。
接下来,这是景区的“神泉”景点,“神泉”也有一个有关于姜太公的动人传说。
据说姜太公封神后,经常在马耳山与众神聚会。当地干旱少雨,为了造福百姓,众神齐力开辟了一眼泉水,传说此泉水能去除百病,延年益寿。传说有一农夫上山砍柴,突然肚子痛的受不了,遂听一老人说话:“喝口泉水就好了。”这农夫见周边无人,却有一泉,便取水喝了,肚子马上不痛了。据说喝了这个泉水可去除百病延年益寿,后人遂称之为“神泉”,并一直沿用至今。后经有关部门化验验证,此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水质尤佳。
据考证,姜太公就是马耳山下的尚庄村人,该村前至今存有钓鱼台遗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相传商朝时,未得重用的姜尚在马耳山隐居垂钓,开始用弯钩钓鱼,每次钓到鱼后就放回水中。为此他参悟到不能无故杀生的哲理,就改用了直钩来垂钓,如果再钓到鱼就是愿者上钩了。周文王路过此地,恰逢姜尚用直钩钓鱼,感觉很奇怪,于是上前询问:“你用直钩怎么能钓上鱼来呢?”姜尚答到:“愿者上钩吆!”。逐留下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千古美谈。周文王得天下后,感激姜太公之功,遂下旨在马耳山修建太公祠,以示纪念。
东线是沿山脊修筑的一条山道,有东坡亭、试剑石、鳄鱼石、鹰居崖、鹰神洞、望岳龟、采云亭、菩萨顶、望海楼、凌云峰等景。到达山腰的观景台就能看清凌云峰和滴水洞,过了观景台,前面就是鹰居崖,攀援而上,由鹰居崖上方的“迎客松”直达山巅的望岳龟,在这里,整个马耳山的气势便尽收眼底,但见马耳山如一匹骏马驰骋奔腾,气势磅礴,南部的茁山、寨山、七泉山、石人山绵延起伏,北部的常山拔地而起,大大小小80多个丘陵,层叠交错,金水河、丽人河如飘带一般缠绕山间,齐长城遗址蜿蜒于群山之巅,城址隆起,古迹显现,昊湖、石龙山水库、莎沟水库围绕四周,眼前美景令人神往,留连忘返。
各位游客,马耳山还有许多秀美的景点等待着您去体会,这里只是做一简单讲解,感谢您的光临,下次再见!
 

上一篇文章:刘墉栗园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