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读后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大爱无痕 潜心育人

发布者微信

    

大爱无痕 潜心育人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近来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爱心与教育》,深深地被书中浸润着爱心的教育故事感动着、思考着,由衷地敬佩李老师对教育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那么的用心用情。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的回答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正因为这份源自于心底的爱,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使他的教育实践如此的精彩纷呈,如此的卓有成效,如此的拥有“学生缘”,这一切的一切源自于爱,源自于教育者对学生广博深刻和充满着教育智慧的爱。
爱心感染学生。余心言先生在《爱心与教育》序言中谈到:“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以爱心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爱心与教育》最大的魅力。在李老师的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还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无不倾注着老师的爱心与智慧。
书中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李老师教育帮助“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万同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渐渐地不与以往的“小痞子”来往,有一次遭到“小痞子”暴打,躺在床上不能到学校上课,李老师号召全班同学给养伤的万同写慰问、鼓励的话,让万同的心灵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和真诚关怀;而正是老师的引导,万同没有受到同学的歧视,当他有进步时,就被班里评为“进步最大的同学”;为鼓励他进步,还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为国旗下的讲演者;万同的学习成绩很差,为了有效的帮助他,李老师与各位任课老师一起,达成共识:“降低要求,增强信心,逐步提高,帮助成功”对万同进行学习“扶贫”,帮助转化的过程是漫长的,这中间需要老师付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啊!耐心的引领,爱心的滋润,使万同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感人的故事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对所谓的“后进生”,拉一拉,帮一把,何等的重要,或许就可以把他引入健康的生活、成功的人生,对一个人来说,事关健康成长和一辈子的幸福!
用心走进学生。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谈到:“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心与教育》展现的一幅幅精彩的教育活动画面让人感动不已:懂事善良的宁玮,家境困难,生活节俭,给自己规定每星期只吃一次肉,李老师悄悄地送钱给她补充营养;来自农村的伍建同学,家里遇到了严重困难:父亲不幸病逝,拖了一大笔债,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寒假里,带着学生步行30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来到了伍建劳动的田间地头旁,一声“伍、建、你、好”让伍建感动得热泪盈眶;在80年代,李老师几乎每年春节都和学生一起度过,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多么的忙,多么的紧张,李老师硬是抽出时间,为学生编“班级风采录”,这是学生的需要,虽然这无助于学生高考“抓分”,所编的“班级风采录”也不能作为申报职称的专著,李老师依然乐此不疲。点点滴滴的温暖,点点滴滴的感动,传递的是一份份爱,却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了解学生,潜心育人,真诚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我们感悟到的是李老师赤诚的爱心、教育的智慧、爱的奉献,这正是教书育人的生动诠释。
在感动中读完《爱心与教育》,最深的体会是: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爱心是智慧教育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