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观后感

大鲁艺观后感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5-25 20:3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大鲁艺
  •   公告:

    

最近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艺纪录片《大鲁艺》感受很深,从中了解了那段历史,了解了我们党和领导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文艺工作、文艺工作者、以及文艺工作对中国革命运动的作用的重视。

  该片包括《宝塔山下》、《延河春晓》、《五月盛会》、《植根沃土》、《风云征程》共五集,采用了口述历史的表达方式,一百多位平均年龄九十岁的亲历者在荧屏上深情讲述了七十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延安是革命圣地,众多有志青年赶赴延安,投身到火热的解放区建设中。鲁迅艺术文学院云集了当年文化艺术领域内的精英,他们在延安探讨文艺如何更具人民性、如何服务于那个火红的时代,鲁艺也见证了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前后文艺界欣欣向荣的景象。

  鲁艺的成立是有其时代背景的。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艺术是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因此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要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中共中央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人负责筹建鲁迅艺术学院。之后,宁、沪等地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为鲁艺的创办创造了条件。
鲁艺的发展是有其政治背景的。1938年,鲁艺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话:“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毛泽东对鲁艺提出要求,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他为鲁艺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鲁艺的教育方针则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

  鲁艺的成长是有其深远影响的。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培养学生685人。鲁艺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活跃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出小鲁艺,走进大鲁艺”,毛泽东当年的号召仍在耳边。而今天党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号召,正是大鲁艺的精髓所在,所不同的是今天的时代使命变成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