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3-09-18 09:1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幼小衔接
- 公告:
幼小衔接家长会讲稿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各位坐在一起谈幼小衔接问题,其实和各位一样,我也是一位现在在读大班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表现,做妈妈的每天亲身感受,亲身体验,所以以下所谈只是一位妈妈结合自己孩子的表现和小学工作的一些经验谈的一些个人认识、体会和想法,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时光飞逝,再过四个月,我们的孩子就要进入小学一年级了,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一、幼小差异。
1、学习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宽松 活泼 生活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小学:整齐 简单 体现学习的氛围
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学习要求的差异。
幼儿园:凸现和谐,自由空间,缺少要求。
(比如,我女儿现在基本每星期双休日带回田字格本写 1-2个数字,进行数字书写练习,这是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打基础的,她写得不很好,有时良,有时优,但不好时老师包括我没有要求她重写,一定要写到优甚至优星)。
小学:有教学大纲,有明确要求,对学生有学习的基本要求。
(比如,进入小学,基本每天有数学、语文的回家作业,第二天早上要交给老师批阅,如果有一个孩子忘了其中的一样作业,老师就要叫他补起来,做错要订正,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
3、学习时间的差异。
幼儿园:游戏为主,两节课,点心,午睡(休闲状态)
小学:(介绍作息时间)基本每天早上7:30之前要到教室,上午上四节课,每节课40分钟,11:20用午餐,12:00进教室,开始放心班学习,可以处理一些课堂作业或订正作业,看一些书籍等,下午1:00开始上课,一节写字天天练再加上1-2节正式的课,3:30分左右放学,回家还得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家庭作业又是要保质保量的。
比较和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小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
有的孩子刚开始可能不适应,学习很紧张,很累:上课睡着。
还有的孩子学习了一天到放学时还未处理好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的家长放学接不到孩子。
4、评价标准的差异。
幼儿园:赞赏活泼活跃,能歌善舞的孩子显得很受老师瞩目。
小学:活泼有余,严谨不足的学生容易产生失落感。看重知识的掌握情况。
认识到以上差异,那么我们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该为他们做哪些准备呢?
二、入学准备。
1、物质准备。
准备学习用品。上小学的孩子所使用的学习用品要根据年龄来选择。原则是有利于学习,使用方便,不影响生长发育。主要的学习用品有书包,家长最好为孩子准备双肩背式书包。这种书包可以使两肩受力均匀,同时促使直背挺胸,起到纠正形体的作用,书包不要买得过大。质地软些的较好。还要为孩子准备些铅笔、橡皮、小刨刀、直尺等。铅笔应选择标有HB字样的,或2H,不要买几B字样的,因为这种笔的笔芯硬度适中,写出字的颜色也合适。文具用品的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避免小朋友开发文具的玩具功能。
2、精神准备。
目前状况: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的差距比较大。
朱月安、计心莼:刚开始学拼音时已认识课文,会流畅地朗读课文。
方司南:会写日记
差的:书本倒着拿,语文书,数学书分辨不出。
能力强:每天书包课桌收拾得干净,老师布置的任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能力差:书包里的文具弄得满地,总会弄丢东西。任务意识薄弱。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应做好学习能力的评估。发现孩子在哪方面能力发展不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据说在发达国家,在孩子4岁时即评估一遍,发现不足,给家长提出警告,要求到专门机构进行强化训练。5岁再测查一次,还不够,还要训练。6岁时正式做入学前的测查,达到标准,可以入学,达不到标准,就再等一年,7岁再入学。
目前的在校生,有很多在学习能力上未达到标准即按户口本年龄随班入学。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是注意力能力的欠缺,在入学前及1-2年级时没能适时给以强化训练。孩子带着注意力能力的缺陷读书,结果常常是:每堂课40分钟只有10分钟左右能专心听课,其余30分钟在走神,搞小动作,交头接耳……课堂上没听懂,家庭作业写得自然慢,家长就要给补课,结果是造成学习的恶性循环。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作业写得快,自然有玩的时间,考试成绩好,就能得到激励,对学习会越来越感兴趣。孩子得不到玩的机会,成绩总不如入意,又要不断补课,自然觉得学习是苦差事。学习效果有一种木桶效应。把智商比成一个水桶,智商高即是桶大,自然装水多些。但装水多少不光是由木桶大小决定,决定因素是木桶的最短一块木版的长度。家长应在孩子上学之前即注意发现孩子学习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说要检查水桶是否有某一条木版短些。及时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将短板补齐,才能发挥孩子的学习潜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更好的成绩。
家长的态度避免:1、放任(习惯从小抓,越小越好管)。
2、急噪消极(不要只和同伴比,更要和自己比)。
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如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给我们的两点关键性启示是:①我们不能就知识准备论知识准备,而要看到学习困难背后的能力原因;②幼儿入学准备是全面的准备,不仅要在学习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而且要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内在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根据以上思路,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应该是: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
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具体的操作:控制看电视,游戏活动的时间,尝试以阅读活动来代替。如今的书本编排相当丰富,有故事,手工等。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孩子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孩子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破坏图书等) 。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孩子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等等。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 “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孩子在家长的悉心培养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培养幼儿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孩子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孩子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孩子的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孩子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家长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家长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现在的孩子很会“说”,有时说出的话也有一定的深度。每天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跟孩子交流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仅增进感情,也是训练说话的好机会。最好让孩子说得完整、有条理。在课堂上,孩子“说”的能力也很重要。课本上第一次出现造句,要求用上“高兴”。有的孩子说:“我今天很高兴。”我追问原因,有的孩子就能说:“我考试考了100分,心里很高兴。”“主人给小狗肉骨头吃,小狗高兴地摇起了尾巴。”由此可见,经常练说,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4、家长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这是很关键的,其实孩子并不知道未知的小学和现在的幼儿园的区别,许多担心都是家长自己吓自己。)
一是不能在小孩子面前表露出焦虑的神情。你一担心,小孩子只有更担心。(孩子易对未知的东西产生恐惧感,尤其会受到大人的影响。你怕什么,他便怕什么样。你对孩子的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孩子便会往美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不能反面教育,要正面引导。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田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为了在这块田地收获“命运”,我们要细心呵护,绝不能让她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如果外面的空气有点污染,那么我们就要小心地为她拂去浮尘;如果窗外下着小雨,那么我们就小心地为她撑起一顶伞。
最后,我想以一个例子来结束我的发言。
北京雍和宫里有一尊大佛,由一根十八米长的原木雕刻而成,巍然屹立。据说,强烈地震也不能把它震倒,因为它有9米深埋地下。您的孩子正在迈开稚嫩的脚步,走上自己人生的征途。今天,你我的付出,目的就是孩子的一生打下扎实的根基,就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有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让我们以此共勉。
好,感谢大家,啰里啰嗦听我说了这么多,浪费大家的时间,我就讲到这里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