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征文简讯报导

爱国爱家爱大学征文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1-28 17:3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大爱是大学之本
大学之大,不仅在于有大楼、大师、大气,还必须有大爱。大楼是大学的基础,是大学的物质形态,是大学的载体;大师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精神支撑,是大学的智力宝库;大气是大学的气质,是大学待人处事的方式和气度,是大学文化形态的外在表现;大爱是大学的根本,是大学力量的本源,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大学教育的真谛。大爱是大学完美的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大学不可或缺的情怀。
大爱是什么?大爱就是宽广博大的爱,施与众人的爱,无私奉献的爱,不要任何回报、不带任何条件的爱。大爱是仁者之爱,孔子曰:“仁者,爱人”;林则徐说,大爱就是“能扫除内忧外患,能救民众于水火倒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一首诗说得更好:“大爱者,众生莽莽,不为唯一,福泽济世。非青鸟琴瑟缠绵者,但为仁德善行扶人事。”可见,大爱者心胸开阔,境界高尚,志存高远,忧国忧民,扶危济困,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以德报怨,乐善好施,普渡众生,是仁德之人。“大爱”是相对于“小爱”而言的,“小爱”是有前提的爱,是讲条件的爱,是讲互惠互利的爱,是针对特定对象的爱。“小爱”的人心中主要装着自己,希望自己过的比别人好。譬如:男欢女爱是需要有条件的,首先你得是一个异性,以满足对方的性的需求;其次,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有前提的,首先你必须是他(她)亲生的儿女;再如,一个人对某人特有的关照和偏爱,是因为私心在作祟、对自己有利而为。一位伟人说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于一般人来讲,他们的爱大多是“小爱”,总是要讲个前提和条件,这就是所谓的“缘”。而“大爱”与“小爱”就不同,“大爱”是不讲前提条件的,不图任何回报的爱,是一种博爱。一个具有大爱的人,心怀善念,心中总是装着别人,希望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有慈悲怜悯的菩萨善心,有救苦救难的义举行为,常常义无反顾为爱成仁。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就是这样的人,中国历史上的老子、孔子、孙中山、毛泽东等大致也是这样的人。如果有人说,他们的爱也是有前提条件,至少这个前提条件也十分宽松,维系的是“真、善、美”,突出的是“天下为公”, 祈求的是天下太平、人类幸福安康。大爱无私,只为付出,不求回报,无论你高低贵贱,无论你是人是畜生,或者一草一木,他都一样的爱你;大爱无疆,不分区域,不分远近,无论你在哪里,都阻碍不了他对你的爱念。这就是“大爱”的无私,大爱的包容,大爱的思想情操和境界。而且这种爱,是一种无伤的爱,一种无求的爱,就像太阳爱万物、雨露爱小草一样。这种“大爱”的思想和情怀,只有在宗教的书本里才能找到,在现实社会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做得到。我们共产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种“大爱”理念的实施,受益于国人,更受益于世界,惠及众生万物。
虽然“大爱”与“小爱”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没有小爱,就没有大爱。有了小爱的积累,才能铸就大爱的崇高。没有夯实“小爱”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建立起“大爱”这座丰碑。“小爱”是社会的基础,维系着亲情、爱情和友情,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基石;“大爱”是社会文明的标杆,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信仰,有无大爱是这个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是否文明、精神情操是否高尚的标志。大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忠诚国家、报效人民是大爱的两大内涵,平等、自由、博爱和责任是大爱的基本元素。爱国爱家的大爱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因此,我们要在大学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培育师生的大爱情怀,树立大爱情操,从一点一滴的小爱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追求。
大学之大在于大爱,大学应有大爱的胸怀、大爱的情操、大爱的精神、大爱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大爱是大学教育的真谛,是大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发展力量的源泉,是大学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科学的深情眷念,是大学善良、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大学福民济世、普渡众生的本质表现。只有拥有大爱的大学,才能用爱的胸怀、爱的氛围,培育出宽松、宽容、和谐的育人环境,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使其对国家忠诚、对人民爱戴、对科学敬畏、对真理信仰。大学是否有大爱,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是否有层次、有内涵的表现,是大学是否有爱心、有责任、有公德的体现,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有品位的重要尺度。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中,每项职能都体现了“大爱”的精神和情怀,对学生的爱、对科学的爱、对社会的爱、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公元前387年的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综合性学院时就认为,教育就是要使心灵纯化、指向理念、复现理念。他说:“一种适当的教育,只要保持下去,就会使一国中的人性得到改造,而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这种教育又变成更好的人,胜过他们的祖宗,也使他们的后裔更好”。大凡有大爱的大学,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都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博大的精神动力,师生有爱心,工作有热情,学习有激情,思想行为常常给人以感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让更多的人精神纯粹、灵魂升华,从而实现大学教育净化灵魂和提升人、塑造人的目的。通过“大爱”教育和传播,在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中点燃“爱”的火种,燃烧起心中“爱”的激情和对爱的渴求,并把“爱”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比如,爱自己就关爱健康,爱家庭就多尽义务,爱单位就做好工作,爱师生就营造环境,爱组织就听从指挥,爱国家就生死报国,爱人民就做好公仆,爱真理就求是崇真,爱科学就严谨求实,爱世界就珍爱和平,爱生灵万物就与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大学的大爱体现在对科学的敬畏,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上。大学是科学的殿堂,是探寻真理的象牙塔,师生以学术为本,站在科学的巅峰俯视世界,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揭示科学的奥秘和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科学真理舍生忘死、奋斗拼搏。固然真理是不可能用暴力来扑灭的,而坚持和维护真理是需要胆量、勇气和信念,甚至有时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以致有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千古名言,有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为坚持“日心学说”真理而献身的万世绝唱,有李大钊在绞刑架下留下“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科学断言。对科学的崇尚、对真理的热爱,是大学大师们的力量源泉,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永不停息的动力。大学不爱科学,就不会热爱自然、热爱社会,就不会热爱老师、热爱学生,更不会科学地指出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为人类谋幸福,为社会铸和谐。大学不热爱真理,就没有了是非原则和公平正义,就没有了社会发展的行为准则,就会违背科学规律背道而驰,成为人民的历史的罪人。大学没有了大爱,就没有了真善美,几千年建立起来的人类精神文化大厦就会轰然倒地。大学没有了大爱,人们就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责任、没有了善良,世界会变得十分恐怖,充斥着矛盾、暴力和血腥。我们的大学必须要有大爱,我们要确保师生、学者、大师的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要倡导他们敬畏科学、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真理,以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勇气献身科学事业,为探寻真理奋斗终身。对科学的爱,对真理的爱,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比身命更宝贵更重要,比阳光更辉煌灿烂。
其次,大学的大爱要体现在对老师的关爱。大学的主体是老师,大学的大爱只有通过老师对学生、对社会、对科学的态度以及自身的品德和魅力,才能绽放出来。老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新时期道德规范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师德源于师爱,师爱来自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环境的感染。老师要以“大爱”意识和观念引导学生,以“大爱”之心去培养和滋润学生,以“大爱”之德去感染和熏陶学生 ,以“大爱”之举去关心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因为感受到大爱而去爱他人、爱学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人类、爱自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老师要心存善义,胸怀大爱,情系教育,心系大众,弘扬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爱生活的大爱情怀,立学为民、治学报国,把自己的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建设、人民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百姓满意的优秀教师。
大学要体现对老师的关爱,一是大学必须关爱老师的成长,通过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完善,一视同仁地平等地对待老师,让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让每个老师都公平地享有业务培训、政治进步、生活改善的机会,使老师因事业而爱校、因感情而爱校和因待遇而爱校,把爱融入到学校的血液中,有归属感和幸福感;二是尊重教师的劳动,要发挥好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教职工的劳动和工作选择,发挥教职工在教学科研中的聪明才智,让教职工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包容教师的缺点和失误,既要褒奖成功者,又要善待失败者。对教职工不能求全责备,要善待教职工,要能包容教职工的缺点,更要能包容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四是要鼓励教师创新,在学术研究上要敢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位,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揭示科学真理。老师是大学的主人,民主是科学决策的保障,创新是发展的不懈动力;五是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老师的聪明才智,才能永葆大学旺盛的生机活力。在一所大学,当所有老师只能听到一种声音时,这所大学就只需要一个人思考了,意味着这所大学的生命历程也快要完结了。
第三,大学的大爱体现为对学生成长的关爱。有学者说,大学之大还在于学生之大,此观点受到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热捧,也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热议。具体表现为,一是指大学要以学生为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的教育制度、培养方案、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和行政管理等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来进行设计和完善,体现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显示学生的地位之大;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学术技能,健康的性格特质,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凸显出学生的智慧之大;三是要培育学生具有大爱的情怀和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教化社会风气和拯救人类精神的重任,展示学生的人格之大;四是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生育了我们,感谢自然界养育了我们,感谢社会包容了我们,感谢党和人民抚育了我们,感谢学校培育了我们,以彰显学生的爱心之大;五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对生命的尊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树立安全防范观念,珍惜身体,热爱生活,向自己负责,向父母负责,向学校负责,向社会负责,重视学生的生命之大。
生者,师之情所系也。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点燃青年学子的激情与爱的火焰,燃起心中的希望。在大学里,要倡导对学生进行“爱心渗透”式的教育模式,以真爱、真情、真心、真诚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逐渐形成“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的良好风气。大学应怎样关爱学生呢?一是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大学要尊重学生对专业、对学科、对学习方式、对实习地点的选择,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学生选择的自由。当今我们的很多大学,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除了选修课外,学生不曾有半点自由,不少学生对专业没有半点兴趣,对学习没有一丝激情,愁眉苦脸进课堂,浑浑噩噩度时光,没有从大学生活中寻找到任何快乐。大学不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就等于剥夺了学生学习快乐的权利,使学生丧失了成才的机会,就难以培养出独特创新的高素质学生;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激情是点燃灵感的火花。兴趣引路、快乐学习、自由创新、充满激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本规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只重视了课堂知识的灌输,而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品德却往往忽视了。我们的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与学生广交朋友,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引导和鼓励学生沿着理想的灯塔前进;三是要善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通过教育传承大学之爱,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感情育人来培育爱心,还要通过帮助学生克难助困来不断拓展大爱。学生在校期间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家庭经济不景气导致生活困难,失恋会导致感情上的痛苦,受他人的歧视和不公对待会导致思想上悲观,学习上受挫会导致精神上的萎靡,忧国忧民的情怀会导致报国无门的奇异烦恼,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大学的关爱,需要老师同学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抛弃烦恼,轻松上阵,走向光明的明天。
第四,大学的大爱还体现在对社会的关爱上。大学有大爱,人性回归善;人人有大爱,灾难无所惧;社会有大爱,充满真善美。积善行德、服务社会、报效人民,是大学大爱的体现。大学培养人才、研究科学、追求真理,其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社会、改造社会、服务社会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能平等、自由、文明、幸福地生活和工作。当国家、民族出现危亡的时候,当人民遇到灾难的时候,当社会存在问题的时候,大学始终站在社会的最前沿,举起科学、民主、自由的旗帜,以爱国、爱家、爱民为己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人民大众一道冲锋在前,为国分忧,为民解愁,显示出大学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爱情怀和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我们曾经看到,北京大学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风暴,东北大学最早发出反抗和抵制日本侵略的呼声,四川、重庆的大学率先伸出了“5•12大地震”救助的援手,香港的大学最先揭开了支援云南抗旱救灾开展义演的序幕,等等。大学以爱唤醒人类的良心,以爱找回爱心,以爱凝聚人心,以爱温暖人心,以爱抚平伤痛,以爱战胜困难,以爱鼓舞士气,以爱维护尊严,以爱震慑强暴,以爱抵制侵略,以爱保卫主权,以爱捍卫真理,以爱提升精神,以爱增进友谊,以爱铸就了和谐。只要大学有大爱,社会就会有爱心,人民就会平安幸福地生活,国家、民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世界也会由此变得和谐安宁。
大学之价值在于大爱,大学要具有大爱的情怀。大爱无私,不求回报;大爱无疆,不受阻隔;大爱无声,润物细无;大爱无痕,来去无踪;大爱千秋,惠泽万世,造福全球。弘扬大爱,校之根本;与人为善,爱莫大焉;心存大爱,所向披靡,天下大同。大同世界,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相互信任、真诚相待、相亲相爱,人人心中向往,个个为之奋斗。大学因有大爱而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大学因弘扬大爱而受世人敬仰,大学因播撒大爱而使人类生活变得美好,大学因追求大爱而成为人类大爱精神的灯塔。在大爱灯塔的照射和引领下,大同世界也由此变得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