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校园活动建军节

战略环境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9-24 19:5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战略环境
  •   公告:

    

战略环境
军事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讨论、讲解,了解国际战略环境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概况,正确分析我国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目 录
第一节 战略环境概述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第三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一节
一、战略概述
二、战略环境与战略
一、战略概述
(一)基本含义
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他是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环境等诸要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全局方针、原则和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战略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军事斗争实践的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的指导对象是军事斗争全局。
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把国家的安全利益作为其基本的历史使命。
(二)构成要素
1、战略目的:战略行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战略的归宿点。
2、战略方针: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他是在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和敌对双方战略诸要素基础上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战略力量:主要是指参与斗争的军事力量,但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力量协调发展。
4、战略措施: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他包括所能应用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战略领导和指挥等各方面的综合手段。
(三)基本特征
战略具有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等特征。
二、战略环境与战略
(一)基本概念
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的客观条件及其所形成的战略态势。战略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战略环境应重点研究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战略环境。
(二)战略环境与战略的关系
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指导的关系。
2、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
3、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
第二节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二、冷战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三、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一)基本含义
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合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
(二)构成要素
1、大国和国家集团。
他们在国际战略格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也是构成国际战略力量的主要国家。
2、国际战略力量。
这是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的,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3、国际战略力量对比。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
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
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1、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格局”
1804年拿破仑称帝,废除共和政体,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为了称霸欧洲,拿破仑发动了一系列横扫欧洲的侵略战争。在法国企图称雄欧洲的战争中,形成了英、俄、普、奥联合反法的格局。《维也纳会议最后文件》建立了新的欧洲均势,历史上称以这个文件为基础达成的一系列安排为“维也纳体系”。奥地利总理梅特涅在建立这一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主谋作用,人们又称这一体系为“梅特涅体系”。这一格局(体系)大体维持了40~50年的时间。

2、普法战争与“法兰克福格局”
在维也纳格局的发展过程中,欧洲工业进步和反对封建制度斗争的发展,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以1848年西西里起义为开端,革命运动席卷欧洲大陆,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先后爆发了起义。1848年 3月维也纳起义后,梅特涅被解职并流放英国,“梅特涅体系”宣告解体。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兼外交大臣之后,先后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的战争。拿破仑三世力图通过战争阻止德国的统一,俾斯麦亦决心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德国统一。1870年 7月,拿破仑三世在俾斯麦的挑动下对普宣战。为确保对法胜利成果,战后,俾斯麦组织了新的反法联盟,并于1873年建立了德、奥、俄“三皇同盟”,共同遏制法国。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新的以《法兰克福和约》和“三皇同盟”为基础的新的战略格局,史称“法兰克福格局”。这一格局大致维持了40年左右。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在“法兰克福格局”形成之后,法国复仇主义和遏制法国的德、奥、俄“三皇同盟”的矛盾不断刺激着欧洲的军备竞赛。由于德国和俄国之间矛盾也不断激化,俄国反对德国对法国挑起战争,而奥地利由于俄国在巴尔干的利益矛盾不断升级,德国便决定建立以打击法俄两国为目标的联盟体系。 1882年建立了德、奥、意同盟,1883年建立了德、奥、罗同盟。1887年德国又利用英与法、俄的矛盾,指使奥、意与英签订了分别针对法国、俄国的《地中海协定》。

1914年 6月奥匈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为导火线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使维持了40年的“俾斯麦体系”宣告结束。 1919年在巴黎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形成了新的欧洲国际关系,即“凡尔赛体系”。
1921年底,在美国操纵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先后炮制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战胜国又建立了一个与凡尔赛体系相平行的华盛顿体系,我们称它为“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格局”
20世纪30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大发展。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击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随着德国经济和军事潜力的增长,复仇主义狂热与日俱增,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了第三帝国的法西斯统治。意大利和日本亦先后走上法西斯专制体制的道路。
1939年9月10日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9月3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发。

战争中有50多个国家结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迫使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先后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第二次会晤。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等文件。美、英、苏三国又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了最后一次会晤,签订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这些会议达成的协议和谅解,确定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

1949年 4月美国同英、法、意、加等欧美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以建立其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北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实现了军事上的战略同盟,是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战略的又一重要步骤。接着又拼凑了美澳新条约、马尼拉条约、巴格达条约组织等,形成了在美国控制下对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包围圈。

1955年 5 月,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并通过了建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的协议。至此,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两极战略格局,即“雅尔塔两极格局”,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冷战”两极对抗时期。
二、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一)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
(二)冷战后的安全构架已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紧协调,试图形成一个以他们为主的安全构架
(三)积极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军事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手段更为各国所重视
(四)各主要国家已将军事战略的重点转移到应付地区冲突,在裁减军队数量的同时加快了质量建军的进程
(五)随着世界大战的危险的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局部战争和反恐怖战争对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
(六)发达国家向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大量倾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将对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未来国际战略格局
的发展趋势
(一)“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三)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
(四)世界新格局展望
1、美国称雄全球,但难以筑成单极世界。
2、美国苏联一衰一垮,但美俄仍是左右世界形势的军事强国。
3、世界也不可能是美、欧、日三极。
4、世界战略新格局将由美、欧、日、俄、中五极构成.
第三节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情况
二、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三、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
基本情况
(一)我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5个。
陆地边界线总长22000千米。
海疆线长大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6500千米,有海岛7100个,与我国相邻的3个边缘海的总面积4680000平方千米。
(二)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印度:9 . 82亿 印度尼西亚:2 . 06亿
俄罗斯:1 . 47亿 日本:1 . 26亿
巴基斯坦:1 . 48亿 孟加拉:1 . 25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
各国所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同。
结论:对我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大量尖端科技、先进武器和核武器的世界大国;
日本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
印度是一个人口仅次于我国的人口大国,并在南亚次大陆举足轻重;
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地位不断上升;
美国是一个比其他国家对我国更有影响的大国。
(四)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合作日益频繁
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与15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解决了边界问题;
与15个国家有经济贸易往来。
二、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
理论分析
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这种分析的关键是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产生威胁的要素
1、实力
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一个国家的实力超过了国家的防御需要他就有力量、有可能对他国构成威胁。
2、企图
企图是构成威胁的主观要素,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能否构成威胁,一看力量,二看企图。
判定一个国家的企图,应从他的政治制度和推行的对外政策去分析。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军国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都将对别国构成现实威胁。
3、环境、时机和方式
环境指的是国际环境。当一国 有企图,有实力,又有一定的支持他的扩张行径的国际盟国拥护,这种威胁就会变成现实。
时机是指在什么时候行动。当己方力量具备,国际环境成熟,对方出现了可乘之机,威胁的企图和行动就可能暴露出来。
方式是指采取何种行为 。他有干涉内政、蚕食挑衅、对领土占领、边界陈兵、经济封锁禁运制裁以及实施恐怖行为等。

[1] [2] [3]  下一页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