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0 Bytes 下载次数:0
更新时间:2014-11-12 17:32:00
谢谢关注。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案
教育与科学技术教案

软件简介:
 内力作用与地貌—以山地的形成为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一、考纲解读:
1、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2、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及形成的地貌类型。
3、掌握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二、命题趋势:
1、仍以地质构造图或地貌图为载体,结合聚落、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创设情境。
2、能力点的考查主要以获取和解读信息,正确表述事物和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为主。
3、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三、教学重点:地质构造的判读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地质构造图的解读
五、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三文科平行班学生,普遍基础不够扎实,思维能力、学习的专注程度不够好。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使用鼓励、启发式的语言,让学生树立信心;其次在知识的学习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在练习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学生实际,又要针对高考,选择重要考点,难度适中,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题目。
六、教学方法:导学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反馈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同学们为了高考忙得焦头烂额,紧张万分。那现在让我们的心情得到放松,欣赏美丽的风景,在快乐中学地理。
【展示风景图】世界著名山脉和旅游景点。
【进入新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把这种力量叫做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与地貌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考情报告】展示2009-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卷中内力作用与地貌所占分值统计表,并展示本知识点对应的考纲解读和命题趋势。
 
【温故知新】
 
 
 
【直击考点1】褶皱和断层的判读方法
【合作探究】要求:1、小组内用书本代表岩层,演示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及不同形态;
2、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判断方法
从岩层形态上
背斜
向斜
 
 
岩层的新老关系
 
 
图示
 
 
构造地貌
只受内力
 
 
 
受外力后地貌
 
 
倒置地形
 
【成果展示】小组派代表进行演示、描述,并完善表格相关内容。
 
 
 
 
 
 
 
 
 
 
【案例研究1】褶皱山——高大连绵的山体
褶皱山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褶皱山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知识抢答】下列山脉的成因?(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抢答结束展示全球板块分布图)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落基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安第斯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案例研究2】断块山——独立山体,有陡崖
我国著名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三座山的位置,重点分析华山:位于秦岭北坡,属于断层相对上升一侧的岩块,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形成的是渭河谷地)
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
【小试身手】练习第1题:基础题。学生读题分析题,思考解题方法,得出正确答案,全程学生自主完成。
试题解析:
 
 
 
 
 
 
【能力提升】练习第2题:中等难度。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解题线索,层层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承转】我们研究地质构造,那地质构造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直击考点2】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找水、找石油天然气(从水、油、气的密度思考它们各自在地层中的分布)、找矿(煤铁)分别在哪一处?修隧道等工程建设呢(从工程的安全性考虑)?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要求:
【成果展示】每小组回答一个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是纠错。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尽完善或是有误,教师引导他们去归纳和总结知识要点。
 
 
 
 
 
 
 
 
 
【能力提升】练习第3题:中等难度。学生思考
试题解析:
 
 
 
 
 
 
 
 
【经典再现】练习第4、5题:中等偏上难度。采用2012年江苏地理高考题,出题形式新颖,能力要求较高。第一问通过分析能够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原题第2问难度相当大,因此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改编。此题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再次巩固。
 
试题解析:
 
 
 
 
【结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知识。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还可以为我们生活所用。地理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收获:通过精心的准备,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运用有了明确的把握。再一次熟悉了高三复习课的流程,讲练结合、由浅入深,注重了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针对性较好。教学思路清晰,把考点、考题、考生联系起来,强调生活中的地理和应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不足:学生活动的形式较传统,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充分动,让学生更出彩,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