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重视研究精神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发布者微信

    

重视研究精神,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读王晓春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在基础教育领域,既不缺乏理论研究者,也不缺少一线名师,但是真正缺乏的,是既精通理论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解决问题的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王晓春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问题解决专家。
王老师做过20多年中学教师,后来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的更新,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方面有颇深的研究。已出版了《课堂管理,会者不难》、《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家庭教育难题会诊》、《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十几部专著。王老师还借助博客和教育论坛和广大一线教师交流研讨,非常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大量问题,特别是疑难杂症。下面我谈谈读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后的一点感想。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班主任工作的角色要求”,重点讲班主任如何自我角色定位: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等。一个班主任,往往是数个角色的复合体,更认同哪种角色,将形成不同的班主任风格,而对自身承担角色的反思,则有利于班主任正确地形成职业自我;第二章列举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等。这些都是班主任的常见武器,每种武器都有利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王老师对每种手段的运用及利弊,都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第三章写班主任工作的类型: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等,每种类型均有精妙的评述,可作为镜子自我观照反思。第四到第七章分别写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以及问题学生诊疗等重要而日常的问题。
王晓春老师认为,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和帮孩子。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楚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二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而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正如王老师在这本书的结语中所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办法上来。
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王晓春老师特别重视研究精神,其实这个观点几乎在王老师的著作、博客、论坛主题贴等中都体现出来,时时刻刻不忘提醒班主任们,对待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三大块)一定要有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态度?那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寻找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合乎逻辑的思考,就是任何观点都需要论证,不能信口开河(《给教师一件“新武器”》前言)”。王老师特别反对教师情绪化地或是因循守旧地或是简单粗糙地解决问题,他非常强调对问题本身的研究,对问题中潜在的因果关系进行仔细梳理,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具有“研究精神”也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体现。本书中王老师用大量的案例剖析、阐释了他这一观点。如讲到“师爱”,王老师就用一个案例来分析什么是“真正的爱”,是不是老师的“真心”“爱心”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一个农村老师谈了“想用一颗真心来挽回农村学生的玩心”的观点,他说:
现在的农村学生变得越来越不懂事了。以前我的老师常对我说:我们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比别人要早懂事的,也有志向。可如今的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都不在身边,家庭教育早出现了问题。他们不懂事,也没有上进心,还贪玩。这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一个难题。想要改变目前农村教育现状,一时两下也是不可能的,国家应推出相应的政策,为农村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保证。
对孤村教师的这一观点,王老师是这样剖析的:
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恐怕都有“真心”,为什么“挽”不回孩子的“玩心”?
为什么家长用“真心”挽回不回的东西,教师一出手,用同样的武器,就应该解决问题呢?道理何在?机制何在?
“真心”是人人都可能有的。如果“真心”就能够解决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有什么用处呢?有“真心”不就够了吗?
这样想下去,恐怕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解决孩子的贪玩问题,光有“真心”是绝对不够的,“用真心挽回玩心”,只不过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摘自《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P96—97)
所以,王晓春老师认为,班主任如果仅凭一厢情愿地“爱学生,使劲爱,不断加温地爱,学生就能变成我希望的那样”就太缺乏科学精神了。“真心”代替不了智慧。有些问题是用师爱能够解决的,有些只是打下了个基础,营造一种心理氛围,而有些问题是靠师爱解决不了,必须采取其它的措施。
通观全书,侧重谈了教育的科学的一面,也即班主任工作得要有科学思维、研究精神。目前,我主要从事新上岗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而刚走上班主任岗位的老师们一个最大特点是工作激情有余,而思路狭隘、管理方式单一,对待学生正如书中所说“管”得多,“哄”得多,而“帮”的少(当然这也是情理之中)。读了这本书后,在今后的班主任培训中,我想我可以和老师们一起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和他们一起研讨如何构建起科学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待具体问题多问问“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管”“压”,想当然地去“塑造”他们。
另外,书中的大量案例,皆是日日见的平常事,读之如在耳侧,亲切贴切,不觉会心,给人启迪。书中介绍的若干路径技巧,也可资借鉴实践。
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具备了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精神,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技巧,可以使刚走上班主任岗位的少走些弯路,让自己从贯有的“忙忙碌碌、上蹦下跳、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的局面中解脱出来,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从而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