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2-03-07 07:3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顾准文存
- 公告:
生命因持守而美丽
——重读《顾准文存》有感
“顾准”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2010年7月1日,是这个思想巨人——被称为“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第一人”诞辰95周年的日子。照理说,在这位思想巨人诞辰95周年的时候,纪念他的各种活动,应该是如火如荼般地开展。可是,我注意到,有关顾准诞辰的纪念活动却令人难以置信地少!
记得五年前,当我第一次通过阅读《顾准文存》(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走近顾准的时候,我也如今年一样,特别关注媒体关于顾准诞辰90周年的纪念活动。令我记忆深刻的是,2005年7月1日,除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在顾准曾经下放过的河南息县东岳镇举行过一个小范围的纪念会之外,似乎其他相关的纪念活动也如今年一般寥寥无几!(消息来源于2005年7月11日《中国青年报》文章:《赖有斯人慰寂寥》)
今年暑假,当我第二次阅读《顾准文存》,在感受顾准人格的伟大与思想的深刻时,也再次领略到了媒体大众对顾准有意无意间的冷落。我的心升腾起一种无言的疼痛感——
顾准是寂寞的!
顾准是如此的寂寞!
顾准真不该如此的寂寞!
顾准的寂寞是时代的悲哀!
当内心弥漫着这种无言的疼痛感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顾准传》一书中所看到的一首诗:“重新想起仰望/天空已变得如此陌生/那些镀满金辉的面庞/婴儿一样宁静/与无边的蔚蓝一起/注视着我们迟来的虔诚/是否还会有馈者/——当远方传来悠扬的钟声……”
我相信——顾准那坚如磐石的信念、刚正不阿的品格、严谨治学的态度,会如同“远方传来悠扬的钟声”般,永远铭刻在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心里,悠悠回荡,永不消失!
一、用信念点亮生命
从1952年到1974年,长达20多年的非人折磨,并没有改变顾准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顾准以自己的生命饯行了这样一个哲理:人不能无道,道的最高境界便是真——信奉真理、永做真人!
只要用心阅读,你会在《顾准文存》字里行间随处、随时地感受到这一点。正如他所说过的那样:“今天,当人们以烈士的名义,把革命的理想主义转变为保守的反动的专制主义的时候,我坚决走上彻底经验主义、多元主义的立场,要为反对这种专制主义而奋斗到底!”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统治的权威性学说或工艺制度,但大家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唯有违反或超过这种权威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证继续进步。所以权威是不可以没有,权威主义则必须打倒。”……
这样的观点需要何等的眼界与睿智,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气魄?!
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不惜幸福乃至生命去践行它!
朱学勤在《愧对顾准》一文中记载了这样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临终前交待,将来出他的经济学文集,在五十年代有关价值规律的那篇著名文章下面,一定要注明此文创意原出顾准,是顾准促使他第一次思考这一问题,由此引发当年那场大辩论。第二件事是孙冶方先生生前曾有一件心事始终放不下,那就是顾准有一次曾经对他正色言道:“你们手上都有血,而我没有!”以顾准与孙冶方的私谊之深,以顾准当时已是有罪待诛身份,顾准竟然有勇气直面此言,孙冶方至死都觉震撼。
在“三反”、“五反”中,顾准被罢了官,但他依然故我,竟然静下心来,把中等数学、高等数学学了一遍!下放“干校”期间,他照样和吴敬琏等一干好友热衷于学习英语、讨论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1972年回到北京后,顾准已身染重病,他被孤立到这样的地步:与日夜想念他的九十老母虽然同在北京,因为他的身份而始终被阻至死未能一面!但即使如此,他仍坚持思考,不断探索,索性以北京图书馆为家,啃着冷馒头,争分夺秒地查找资料,做卡片,写笔记,用“血做墨水的笔杆子”一直写到死,“力求在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上寻求自己灵魂的安宁”。《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这部惊世骇俗之作,就是这一时期他心血凝聚成的结晶。他以自身的毁灭为代价,力求给世界以更多的光和热。更加令人难忘的是,顾准对自己的言行,至死都不曾后悔过。临终前,他告诉吴敬琏说,他坚信“中国的‘神武景气’是一定会到来的……” 他说,只要我们清醒地看到问题所在,我们祖国不久就会“雄飞世界”!这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气概不凡的见识与胆识;这是引领时代又超越时代的振聋发聩的卓绝预言!顾准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思考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人类的未来!
就是这种信念的力量,点亮了顾准的生命,也成就了作为思想巨人载入史册的顾准!
二、生命因持守而美丽
顾准59年的生命旅途,一路走来,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他秉持一个学者的傲然风骨,坚持独立思考、坚持探索真理,决然不肯趋炎附势,即使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1952年,因为在税收问题上与中央意见相左,在‘三反’运动中,顾准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调至北京。1957年,因为在中苏黑龙江流域考察期间不满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拒理力争,被划为右派。1965年,曾被摘帽的顾准因为坚持学术上的‘异端’,再度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因追求真理,顾准坦然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磨难,从不肯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
有读者尊称顾准“是一个在个人崇拜的时代而没有放弃自己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是一个具有批判的性格和独立的人格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巨大的思想勇气和思想能力的勤奋的思想者。”“顾准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山峰。不管是在天赋聪明才智方面,还是在道德文章方面,我们不一定都能接近于他所达到的境界。”(吴敬琏语)“倘用他本人的话说,这就是:灵均将逝,脑海波起,茫洋在前,顾忌皆去。我想,本书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概也是一样,对个人的浮沉荣辱已毫无牵挂,所以才超脱於地位、名誉、个人幸福之外,好像吐丝至死的蚕,烧燃成灰的烛一样,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义无反顾,至死方休。”(王元化语)
此等赞誉,顾准理当受之无愧——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诚哉斯言!
记得朱学勤在《愧对顾准》一文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境外同行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问及大陆学界,在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你们有没有可以称得上稍微像样一点的人物?面对这样一个潜含挑战的问题,一位学界前辈佝偻而起,应声答对:有,有一位,那就是顾准!
是的,那就是顾准!
因为有顾准,因为有顾准敏锐的洞察力和卓然不群的思想,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而留存于世,他给整个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挽回了荣誉!
这,恰恰印证了美学家朱光潜的一句名言:“人因为持守而美丽。”顾准就是这样一个人——因持守而美丽;因持守而博大;因持守而深遂;也因持守而走向了永恒!
三、拆下肋骨当火把
暑假里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当我独自一人在灯下第二遍静静阅读《顾准文存》的时候,常常会在内心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由顾准联想到作家梁衡笔下的瞿秋白——“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
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顾准与瞿秋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972年顾准回到北京,在病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用燃烧生命的代价,与时间赛跑,以北京图书馆为家,日夜查询资料,作笔记,开始思考“文革”灾难发生的原因……一介文弱书生,如瞿秋白,如顾准,却以珠玉之身,以心怀天下之心,为了“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们是真正“拆下肋骨当火把”的人!虽然燃烧的是自己的珠玉之身,但是,他们却把生命的价值推向了辉煌!伟人者,宁肯舍其身而成其心!
伟哉,顾准!
无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普通人可以不做巨人,但是,时代不能不拥有巨人。“没有巨人的历史之河是容易干涸的。”历史也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也许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记得,顾准的骨灰是撒在了北京的一条小河里的。之所以把骨灰撒在小河里,是因为顾准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小河也是可以通向大海的。
我不知道那条无名的小河,是否已被城市化进程所湮灭?
但是,我知道——顾准的思想如小河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我还知道——顾准的风骨会在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中传承!我更加知道——顾准的灵魂不会寂寞,它永远唱着欢快的歌,与小河一起流向无边的大海……
是的,我愿意这样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