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1-09-07 13:5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 公告:
读《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有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最为基础的一种语言实践形式。新课标对各个年段的阅读都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喜欢阅读是关键。从拼音开始,到识字读词,最后能流利而有感情的阅读课文,无不渗透着阅读这一关键词。孩子对于新的课文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在我还没开始教学时便能流利的朗读。但是当我在课堂上,就文中字句仔细推敲时,孩子们去似懂非懂。如何让孩子真正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便成了我教学实践中最大的困惑。于是,暑假里我认真学习了李伟平老师的《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这本书,对比我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作了如下的反思与总结。
一、 认真研读文本
众所周知,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初始步骤,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同时也能体现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和文学功底。然而,在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文本解读这一环节。通常在备课前,通读一遍课文,然后依赖教参备课,将现成的教案笼统的套用在自己的课堂当中。当学生在某一教学环节中,出现了与教案有出入的回答时,往往会出现无法应对的尴尬场面。倘若,我在备课之前,用三种身份仔细研读文本:首先以读者的自由身份阅读,保留自己最初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着以教育者的身份,从教学的角度发现和挖掘文本的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最后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阅读文本,想学生所想,那么,我们的课堂便不会封闭、呆板与僵硬。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孩子与孩子的对话,孩子与文本的对话,会富有生动性与创造性。
二、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课堂教学时间的方向、过程以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常常会因为对学生学情以及年龄特点把握不住而造成教学目标偏差:学生有时觉得老师的问题太难了,有时觉得老师小看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不妨试着这样做:
1、 指定目标前先解读教材,整体思考,使教学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深度挖掘与开发文本的教育功能,使教学目标不再流于表面;关注不同文本内容的独特性,教学目标求同存异,不过于单一。
2、 按教学内容划分的单元是一个教学单位,在制定课时目标时,需要与单元目标统一。
3、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整体考虑学情,允许存在个体差异,同时考虑年段要求,从课标出发。
三、 深层次、多角度的探究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并不是全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依葫芦画瓢,就教材说教材。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探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用好教材。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通过教材,我们所有教授的学习方法,让孩子能懂得如何学习。语文是与我们实际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现实生活中,可以引用来做为教学内容的信息是海量。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把握好教学目标不游离,旁征博引,适时的筛选,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能读活书,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在有限的空间里想要发挥无限的可能,需要智慧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作一次调整筛选。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担心自己讲解得不够细致、不够深入,而四面出击、面面俱到,结果往往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表面看,课堂内容丰富,但实际课堂效率却低下。不妨试着对教材内容作取舍,根据教学目标调整主次,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正如李老师所言,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内,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那么教师自己需要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与体验。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自己如果能真正做到认真研读文本,从儿童立场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做好充分的预设,那么我的课堂将焕发出新的光彩,我的学生能真正学会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分享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