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读后感

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随感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15 19:2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   公告:

    

简单中的精彩
寒假中我读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这是我第一次读中学语文老师的课堂实录,很受启发。尤其对如何进行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有了一点新的认识。纵观李镇西老师的课,不追求新颖的教学设计,也不追求课堂的所谓高潮,你能很明显地感到李老师的课无非是这样几步:学习字词——学生交流读后感受——学生质疑、讨论、解疑——老师读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共享。这是如何的简单!没有繁杂的课件,没有过多的讲解,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朴素,就像咱们平时上的家常课!但是却有太多的“不期而遇”和“无法预约的精彩”。它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课那样,显示出设计的匠心,刻意的雕琢,它给我的感觉就是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水到渠成。拿李镇西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有人曾说,把简单的招数运用到极致,就是绝招。但这一切必须以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驾驭艺术为基础。你能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教材深度的解析,对课堂高超的驾驭艺术。
真正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感受是李老师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他的课堂上,李镇西老师是引导着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讨论,质疑,从而达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没有老师对学生强加的理解,有的只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学生的智慧火花时时闪现,学生在自由地思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着思考着收获着。学生成了课堂的绝对主人。他把倾听还给了学生,把阅读还给了学生,把研究还给了学生,把讨论还给了学生,把创造性的解读还给了学生,把问题还给了学生。给了学生言论自由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滔滔不绝,掌声如雷。教室里的所有人包括听课的老师都沐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身心愉悦。李镇西老师自己也反复强调:“尊重学生,这不是一句空话。当学生的思想正在熊熊燃烧时,教师不能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扑灭学生的思想火焰。”他还说:“尽可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悟课文,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哪怕是肤浅但很真诚的理解,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而贴近作者的精神世界,这个比我个人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地精辟分析更为重要。”李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会激励学生去谈自己阅读文本后的第一感受,从不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加于学生的头脑里心灵里,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有着很强烈的生命意识。整体感知后,李老师又总会想尽各种办法引导学生去提各类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质疑课本质疑老师,绝不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真理面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上《孔已己》一课,开始老师不急着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提问,使学生的思想不囿于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创造性地思考,大胆地提出存在的疑惑和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思维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接着用关键性的提问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究。李老师用“孔已己究竟死没死”引出课文最后一句“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然后抓住“大约”“的确”大做文章,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个牛鼻子牵得好,全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物命运及性格特征、造成孔已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等等都顺势牵了出来,迎刃而解。还有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及语言材料感悟人物的心灵。文学作品的教学,关键就是这个“悟”字,即能否领引学生进入人物的心灵深处。进入了,则大致也能理解作品的主旨了,没进入,学生的情感活动仍然游离于作品之外,即使教师口若悬河,对作品条分缕析,学生仍不能理解。
他上的朱自清的散文《冬天》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一开始,李老师就设置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的敞开心扉,尽情的将自己的感悟、思考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共享。有些学生敢于坚持己见,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流出真情的眼泪,激起了自己的共鸣。在处理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李老师成了一个出色的主持人,穿针引线,让学生在质疑中展开辩论;他又是一个睿智的评论家,点评总是那么精当、幽默、宽容、真诚、自然。当学生的回答与自己有同感的时候,他情不自禁的说:“我真是感慨万千,真想和你握握手啊!”他真的和那个学生握手了,这个学生在老师这样的鼓舞之下,学习思考的积极性肯定会更强。事实证明的确如此,那个学生接下去又说了很多,而且都很精彩。其实在李老师的课上这样的赞美、鼓励的话比比皆是。比如,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你很会动脑筋,你能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很新颖,你能联系前后文来分析不错。我想,正是因为李老师的循循善诱的引导,对学生慷慨的赞扬,才使得他的课堂精彩纷呈吧!除此以外,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有李老师执教的《荷塘月色》。李老师只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轻轻松松地将学生引领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走进朱自清的世界,读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这其中无不体现出李老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睿智的思想。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李老师不仅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探求真知,更在于教师能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提高课的质量和品位,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他的许多评论,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平日勤于阅读、积累文化的必然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