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征文简讯报导

八礼四仪征文稿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10-12 10:0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八礼四仪
  •   公告:

    

各位同学,上午好!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礼仪,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和“润滑剂”。2014年2月13日,江苏省文明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1700万未成年人将学习“八礼四仪”。自此,江苏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出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与亮点的举措推动我省未成年人学习“八礼四仪”。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首次。
那我先来考考大家,你知道八礼是指哪八礼吗?
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那么四仪呢?
分别是7岁时的入学仪式、10岁时的成长仪式、14岁岁时的青春仪式、18岁时的成人仪式。
先来讲讲7岁的入学仪式,因为这个“八礼四仪”刚刚颁布不久,所以大家都没有参与过入学仪式,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入学仪式就是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在三年级时会举行10岁的成长仪式,这个成长仪式有些学校也是开展,比如说石梅小学和实验小学等学校。成长仪式就是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在步入初中阶段时会举行14岁的青春仪式,它是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接下来了解一下八礼,这八礼的要求是分阶段的,分为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7-12岁),初中阶段(13-15岁),高中阶段(16-18岁),今天在座的是以什么阶段为主的?
了解了“八礼四仪”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成为一名真正的文明礼仪小标兵。
那什么叫礼仪呢?简单的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从小处讲,关乎个人的脸面,往大处说,就是关乎社会风貌和国家的形象。
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人叫陆晓慧,他才华横溢,为人恭谨亲切,曾在好几个郡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当时长史位高权重,有时可以代行郡王之职,但陆晓慧从来不把自己看的很高,对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职位高低,他都以礼相待。如果客人离开,他还会站起来亲自将对方送出门外。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况,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都彬彬有礼,实在有失身份。”陆晓慧听了笑着说:“要让所有的人都尊重你,你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陆晓慧一生奉行这个准则,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取得的政绩也远远超过别人。
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礼仪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它呀,起源于原始社会,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原始的礼仪逐渐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这一学期,如周代的《周礼》《礼仪》《礼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
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礼仪的改革。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仪进行了研究和发展。孔子非常重视礼仪,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西汉初期,思想家董仲舒把儒家礼仪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家礼仪确立为定制,由此形成中华礼仪的主体。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的一些礼仪、礼节陆续传入我国。它们同我国的传统礼仪一起,逐步确立为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框架。
西方礼仪起源于古希腊。主要来源于战争、诉讼和集会等,如为了表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没有威胁而创造了举手礼,后来演变为握手。为了表示自己的谦虚友好,愿意在对方面前“丢盔弃甲”,于是创造了脱帽礼等。这些在古希腊的典籍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
那么中西方礼仪什么区别呢?我们通过一个事例来比较一下。一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上海,在参观一个社区时,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有组织地用英文高声欢呼“热烈欢迎克林顿爷爷”。克林顿微笑示谢,但多少有一点儿迟疑。就在此刻,一个3岁的男孩却直呼“克林顿、克林顿”。倍感亲切的克林顿抱起了这个孩子。所有中外记者都抓拍到了这个镜头,第二天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世界各地报刊都刊登了克林顿与这个中国孩子零距离接触的照片。
这是东西方礼仪差异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汉语里,“直呼其名”一般只用于平辈之间,对长辈是很不礼貌的。但在西方,应用范围要广泛好多。在美国家庭里,亲人之间“直呼其名”往往是表达的是亲昵的感情。
总的来说,东方礼仪讲究血缘和亲情,强调共性、谦虚和含蓄内向。而西方则强调个性、崇尚自由,并且简单务实,易于传播。
《文汇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报道,题目是《一口痰“吐掉”一项合同》: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常州长江医疗机械厂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而且口才非常好。在中国,约瑟先生还没有遇到过这么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觉得,和这么一个老练的人打交道,今后的合作应该会越来越好。于是信服的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约。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先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地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想吐痰,便急急地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篇痰迹。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社交活动中,礼仪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能给我们带来益处的行为。从别人的角度看,你的文明举止比你华丽的言辞更有说服力。
个人礼仪是一张无形的名片,这是“无声的语言”是你内在品质、知识、素质的真实流露,是一种无声的影响力。
1970年,柴田和子以一位家庭主妇的身份进入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 开始了她传奇般的保险生涯。1978年,柴田和子首次登上“日本第一”的宝座,此后一直蝉联了16年日本保险销售冠军,荣获“日本保险女王”的称号。1988年,由于连续9年获得日本寿险行销的三冠王,而荣登该年度出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被称为“日本第一销售员、世界第一行销女王”,她能取得如此成功,是因为她有自己的“秘诀”。柴田和子对于头发的修饰永远一丝不苟。她认为:“头发如果不整理好,无论身上穿得多么高雅,也很难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头发乱蓬蓬,会给人邋邋遢遢“不可靠”的感觉。干净整洁的发型是最有效的行销方式。
2006年8月,唐纳德·特朗普被《商业评论》评为“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商人”。美国到处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楼大厦、游艇。
这位亿万富翁非常注重外在形象。在他看来,成功之路不在脸上,而在脚下。一个男人有没有品位,看鞋比看其他都更直接。特朗普认为大多男人往往比较重视发型和穿衣,却忽视了自己的鞋子。他认为鞋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人的形象。
唐纳德·特朗普不管穿什么鞋,都会保持鞋的整洁。决定穿什么鞋也要看场合,使穿的鞋跟环境和谐。他说:“凡穿着脏鞋来见我的人,永远会吃闭门羹。人们在出门前,最好思考一下你是换一条路还是一双鞋。”他的名言是:关注你的鞋,关注你的路,才能关注你的人生。看来,个人礼仪相当重要。
那么接下来我来讲讲家庭礼仪。我国著名画家丰子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丰子恺总是教育孩子:“客人来了,要热情接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盛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如果用一只手,那是皇帝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礼仪是个人礼仪的基础。
在家庭文明礼仪中,沟通也很重要。玲玲是河北省邢台市某中学的一名学生。有一天,她将同班的一个男生带回家吃饭。妈妈看到后,非常生气,以为女儿早恋,就不容分说地狠狠训了她一顿。而玲玲不急不恼,等妈妈说完后,才心平气和地解释说:“刚才来的男同学,家住农村。今天星期六,学校不做饭,他又回不了家,只好吃昨天的剩饭了。他家不富裕,舍不得上街去吃饭店。我是他同学,我想帮帮他。”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夸女儿说的有理,做的更对。于是,不但愉快的接待了那个男同学,连星期日的饭也管了。你看,良好的沟通能使好的关系更好,不好的关系变好,尤其在面对矛盾时,良好的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沟通有各种方式,要学会根据环境和对象的不同用好它。
家庭礼仪不可少,校园礼仪也很重要。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应邀来到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收到了广大剑桥师生的热烈欢迎。然而,在温总理的演讲过程中,坐在礼堂后方的学生马丁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他的行径引起全场听众的强烈愤慨,大家齐声高喊:“可耻、滚出去!”。此人在一片斥责声中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温总理说:“这种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温总理从容的神态和坚定的语气赢得了全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后来,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就此事致歉,说:“我对某个人违法剑桥大学传统,不尊重演讲者的行为表示非常遗憾。剑桥大学是理性争鸣和辩论的场所,不是掷鞋的地方,其行为缺乏对剑桥大学客人应有的尊重和礼貌。”在别人演讲时我们应该认真听讲,这既是礼仪的要求,也是一种道德风尚。无论演讲的内容我们喜欢与否,都应表示感谢。随便起哄、喝倒彩,都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不文明的表现。
抗美援朝时,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钢笔放在桌上,记者一见周总理使用的是美国“派克”钢笔,趁机借题发挥:“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提问显然不怀好意,可是周总理却依然笑容可掬,彬彬有礼地说:“提起这支笔呀,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想拒绝。哪知那个朋友薯片,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周总理的话,绵里藏针,有理又有礼,美国记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抛开枝蔓,击中要害,即使只言片语,也能起到作用。在辩论中叫嚷、辱骂和恐吓中是极其粗鲁的行为,也根本达不到反驳的目的。只有讲理不失礼,才能真正征服对方的心。平时在和老师、同学交谈时,要懂得尊重,多用礼貌用语。严禁人身攻击、粗言恶语。听老师和同学说话,不要搞小动作,如手中拿着笔、尺等指指点点或摇晃身体。
介绍了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社会礼仪,在社会交往中,对人以礼相待,是赢得对方好感与信任的捷径。外交官张国斌在他的著作《亮出最好的自己》中回忆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外交部接待一个来华访问的外国代表团。在代表团即将离华前一天,中方特地准备了一场宴会饯行。席间谈及此行感受时,外方说:“你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在中国过得开心充实。但有一位先生似乎对我们有意见。”话毕,用眼神看着坐在邻桌的一个年轻人。
被对方认为“有意见”的年轻人,是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张国斌找他聊了聊,谁知小伙子吓了一大跳,觉得很委屈。原来打从代表团下飞机,他每次与对方握手时,都是蜻蜓点水,并且在握手时眼睛不看对方。就是这个细节让对方很纳闷。因为在他们国家,这样握手是很不礼貌,说明对方对自己有意见,这个故事最终以解释清楚幸运收场。社会交往从握手开始,切不可轻视。一只热情的手掌能让人感到真诚的暖意……握手也是有讲究的。传统上,长辈、身份较高者、女士、主人先伸手。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一原则也可灵活掌握。握手的标准姿势是:距离约半米,上身微倾,握住对方的手掌。握手时要看着对方,面带微笑,不可左顾右盼,持续时间为1到3秒,并且用力适度,决不能蜻蜓点水,一碰即离。下面我们可以来试着学学怎么样正确的握手。
唐朝时,云南有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朝皇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贡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馈赠礼物不在礼物的贵贱,而应在真诚上做文章。平时,我们同学之间有时也要相互馈赠礼物,那么怎么合理地馈赠礼物呢?首先礼物要精致,避免俗气,但是也不能盲目攀比,要量力而行。馈赠礼物时要注意场合,如果你当众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一般赠礼应选择在相见时,道别时或相应的仪式上。
一位留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两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附近的超市里买东西,结账时发现自己没有带够钱。于是,他就请求到商场内找一位朋友借钱。收银小姐很爽快地说了一句“行,我等你!”过了15分钟,他才回到柜台,才发现令人感动的一幕:不仅收银员等他,而且整整一排顾客也在等,在其他购物队伍如流水般向前推进的时候,唯独这一支静悄悄的等着。没有任何人抱怨,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等着!第二件事情发生在他居住的留学生大楼。底楼有一家放映院,一天他去看电影,没想到放映机出了故障,结果折腾了半小时之久。期间,他几次想离席,但一看到周围的人都在静静地等着,他又几次三番地打消了念头。要说排队是公共活动中最重要的礼仪,而其中付出的耐心就是最美的品德,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拥有这种文明礼仪。那么在排队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呢?首先排队时讲究先来后到,依次排列。排队时要保持间距,前后之间不应有身体上的接触。乘电梯时,应在右边等候或站立,一为方便乘客下电梯,二为有急事的人流出通道。
某公园里有一家很雅致的餐厅。这里环境优美,生意很好。来这里的人都很喜欢安安静静的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享受美食。另外,这里的服务员仪态大方,尤其是口才很好,这也吸引了不少客人。一天,餐厅里来了几位少年足球队员。席间,几位非常不礼貌,猜拳行令,大声喧哗,引得人们纷纷侧目。忽然一阵风吹过,可巧一片黄叶飘落在一个队员的酒杯里,几个人就想找茬,找来服务员,指着杯中的树叶问:“这是什么?”没想到服务员抿嘴一笑:“这是一张黄牌。”结果,想借此发火的几位也被服务员机智幽默的回答逗乐了。有时,安静也是一种最美的声音。大声喧哗是一种声音暴力,保持别人耳根清净,是对别人的尊重,希望同学们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要遵守公共秩序。
现代社会是个网络社会、信息社会,同学们难以避免会上网,接下来我们来讲讲网络文明。2011年3月7日晚,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青年刘某在本镇年轻人建立的QQ群里聊天。由于用语不文明,同一个QQ聊友发生了口角。刘某从QQ的署名上看是邻村的张某。于是下了线,约了几个朋友到邻村准备教训张某。
当晚,刘某等人找到了张某,不分青红皂白冲上去就打。张某被打的莫名其妙!质问为什么要打人,刘某说是因网络的谩骂。张某告诉说,自己的QQ早已被盗,是别人在用他的号上网。刘某这才发现打错了人。
此时,派出所民警也赶到了现场,在问清缘由后,淄川公安分局依法对参与打架的刘某等人给予了治安拘留并罚款的处罚。
网络虽是虚拟的社会,但背后的人都是活在现实中的。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文明同样适用了网络,法律和道德也是一样。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介绍了“八礼四仪”的内涵,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同学们,希望大家做文明之人,做文明事。文明礼仪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文明礼仪的小使者,让这千年传承的文明礼仪伴你们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