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征文简讯报导

我心中的邓小平征文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3-06-08 07:07: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我心中的邓小平
  •   公告:

    

我心中的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这是当今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这简洁的语言道出了邓小平宽阔无比的内心世界,这朴素的文字揭示了他一生求索、愈挫愈奋的力量源泉,这平实的自白正是邓小平人生信念与实践的真实写照。 以往对邓小平的理解,仅知道他的人生很不平常。今天看了关于邓小平的记录片后,才对他的人生有些大概地认识。
邓小平生于1904年 8月22日。原名邓希贤,为适应革命工作的需要,后改名“邓小平”。早年留学法国,后因变故在制鞋厂做工,在做工的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马、列主义,并和周恩来等人加入了“旅欧中国公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
回国后从事革命工作。同年,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1928年10月中旬成功地领导了“百色起义”。并建立了红七革命根据地。1929年,邓小平结识了大他12岁的刘伯承,因为刘伯承、邓小平的默契合作,使他们领导的军队成为日后响彻中国的“刘邓大军”。1947年6月30日,因战斗需要,刘、邓在前有敌兵、后无援助的情况下向大别山挺进,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书写了精彩的一笔,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人民颂扬“刘、邓大军”的一段佳话。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在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刘少齐、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被一帮历史小人诬陷,刘少奇的冤死,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使多少人愤愤不平,又使多少人含冤而死。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倒下,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的真挚信仰,顽强的坚持下来!
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决;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邓小平先生对于中国科技与教育行业的重视也是前无古人的。电影中邓小平先生所说的:“政治,什么是政治?四个现代化才是最大的政治!……科学技术没有搞上去……你那个政治就是空的!”就是他对科技、教育重视的体现。
在出访日本这件事情上,影片中虽然没有重点描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结合电影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新干线”一句与自己查阅到的一些史料,我对小平同志对于工业建设的重视印象也十分深刻。小平同志深深地被日本现代化的发展所触动,因而提出了建设大吨位钢铁生产企业。而这个大吨位的钢铁生产企业,就是上海的“宝钢”。小平同志当年的一系列指示,在今天仍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着贡献。对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引起新中国变化的事件与邓小平联系密切,是他带领人民励精图,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班的辉煌建设,凸现了他卓越历史功勋和不朽伟绩。
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湃。从这部片中,我不仅看到了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智慧,更看到了和自己紧紧相连的祖国的改变,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是那么激动人心。忆古思今,我才发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不禁想到,若没有邓小平,也许今天的中国还在贫穷中和黑暗中挣扎,我们现在也许只能像祖辈们以前那样,穿着破衣服,啃着米糖过日……

  影片的最后,出现了一行字幕:“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使我把思绪一下子拉回了读幼儿中班时碰到的哪一桩桩怪事:爷爷和老人们说到邓小平去逝时眼圈湿闰,校长集合时向同学们公布邓小平逝世时声音哽塞,音调低沉,连电视台的伟人--江泽民爷爷的“说话”也泣不成声……使我不禁问爷爷:“邓小平死了,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伤心,连电视机的人也哭呢?”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中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最深厚的感情,就算他肉身已逝,但他将会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骨灰撒江,但他的精神永远同祖国山河化为一体,微笑看着中国的每一步腾飞。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足够表达他对祖国人民的感情和不舍,也拔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心弦,我们相信,在邓爷爷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必将奏出一曲更动听的爱国之歌,必将走向一个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