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校园活动党的生日

市委副书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5-19 20:5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突出四个强化 扎紧破除“四风”的制度笼子
市委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回顾十多年来党内一系列重大教育实践活动,重要经验就是在活动中形成了一批管用、长效的制度成果。这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关键仍在于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不良作风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四风”问题更是痼疾顽症,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只有将中央和省、市委要求、作风建设成功经验、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成果,用制度固化下来,才能真正铲除滋生不良作风的土壤,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
一、强化问题导向
要以制度的视角认识“四风”问题的根源和危害,从实际看,中央和省委梳理总结的各种作风问题在我市个别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比如政绩观偏差、部门利益至上、执法不公等问题,伤害了群众利益和感情,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全面深化改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解决问题,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引,针对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围绕提高治理能力,以制度建设推动政务流程最优化、政务运转数字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加大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行政审批、信访工作机制、信息公开等一系列改革力度,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制度层面“釜底抽薪”,铲除滋生“四风”问题的环境和土壤,从源头上解决“四风”问题。
二、强化群众参与
解决“四风”问题群众最有发言权,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直接面向群众,贴近基层一线,群众的要求更加具体,期望也更高,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切身感受最直接。所以,解决“四风”问题,一定要从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努力,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放下架子,广泛听取各方面对解决“四风”问题的意见建议,尤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既要立行立改,更要建章立制,划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并将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及时公开,让群众监督和评议,牢牢扎紧制度的笼子。
三、强化程序操作
制度不在多,关键在管用。要把中央、省要求、实际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制度建设不能搞花架子,必须是可以实际操作的。要将遏制“四风”制度的执行程序化、程序操作制度化,避免仅仅印在文件上、喊在口头上,无法落到实践中。基层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各不一样,要立足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着力提高制度的程序性和操作性。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使笼统的规定明确化,使原则的表述具体化。制度建设要打“组合拳”,制度之间要相互衔接、配套完善,形成有机整体。
四、强化责任追究
遏制“四风”滋生蔓延,必须保持惩治“四风”的高压态势,要给制度的笼子通上“高压电”,破坏制度就有触电的危险,方能确保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问责。运行程序必须真运行而不能假运行,必须逐项运行而不能有选择地运行,必须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中的程序性变通,最大限度解决制度缺位和失灵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力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影响制度执行的苗头和倾向及时纠正,对违反制度、损害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的行为,坚决追究责任,切实把制度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改进作风的关键,拿出硬碰硬的态度、实打实的举措,切实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使作风建设成为一种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才能不留死角地清除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为承德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凝聚起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