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理论作曲技术科目打下基础,能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需要。
三、开课对象 音乐学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92学时,其中面授:48学时,自学:144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三和弦
一、三和弦的构成与和弦音的名称
二、三和弦的种类及标记
三、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
第二章 四部和声与钢琴体写作方式
一、四部和声
二、钢琴体写作方式
第三章 和声进行与和声分析
一、和声进行
二、和声分析
第四章 原位正三和弦
一、正三和弦的功能性
二、原位正三和弦的基本连接
第五章 怎样为旋律配和声
一、怎样为低音部旋律配和声
二、怎样为高音部旋律配和声
第六章 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
一、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的基本连接法
二、六和弦的实际应用
第七章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
一、四六和弦的一般用法
二、为旋律配和声时如何应用四六和弦
第八章 属七和弦及其转位
一、概述
二、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基本解决方式
三、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 原位副三和弦
一、副三和弦的功能性
二、副三和弦的基本连接法
三、原位副三和弦的实际应用
第十章 副三和弦的转位
一、II6的主要用法
二、IⅡ6的主要用法
三、Ⅵ6的主要用法
四、Ⅶ6的主要用法
第十一章 下属七和弦及其转位
一、概述
二、下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主要用法
三、下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其它用法
第十二章 导七和弦及其转位
一、概述
二、导七和弦及其转位的主要用法
三、七和弦的其它用法
第十三章 和弦外音
一、经过音
二、辅助音
第十四章 和弦外音(续)
一、倚音和换音
二、先现音
三、留音
第十五章 副属和弦
一、概述
二、副属和弦的实际应用
三、为旋律配和声一一用副属和弦与离调
第十六章 近关系转调
一、概述
二、转调的基本方法
三、近关系转调的实际应用
第十七章 近关系转调(续)
一、调性的一般布局
二、应用转调为旋律配和声
选修部分
第一章 和声变奏与和声模进
一、和声变奏
二、和声模进
三、和声变奏与和声模进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 持续音与和弦外音的自由处理
一、持续音
二、和弦外音的自由处理
第三章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声体系
bⅥ级大三和弦
第四章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声体系(续)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声的应用方法综述
第五章 属功能组的变和弦
bII级音的属变和弦
第六章 下属功能组的变和弦
bII级变和弦
第七章 远关系转调
一、前调自然音和弦等于后调自然音和弦
二、前调自然音和弦等于后调变音和弦
第八章 远关系转调(续)
一、前调变音和弦等于后调自然音和弦
二、前调变音和弦等于后调变音和弦
第九章 民族调式和声概述
一、五声音阶、五声调式
二、我国的民族七声音阶
三、关于三种七声音阶
四、民族调式中的各级三和弦
五、和声的民族化问题
第十章 怎样为宫调式与微调式旋律配和声
一、宫调式和声
二、微调式和声
第十一章 怎样为羽调式、商调式、角调式旋律配和声
一、羽调式和声
二、商调式和声
三、角调式和声
第十二章 歌曲简易伴奏写作
一、和弦式的伴奏写法
二、低音与和弦先后相结合的伴奏写法
第十三章 歌曲简易伴奏写作(续)
分解和弦式的伴奏写作
第十四章 伴奏的前奏、间奏及尾声
一、伴奏的前奏
二、伴奏的间奏
三、伴奏的尾声
第十五章 歌曲伴奏写作手法
一、对比手法
二、模仿手法
三、低音部带旋律的伴奏写法
四、多重音型的写作手法
五、复调织体写法
六、各类伴奏写法的综合应用
七、形象化的音型写弦
第十六章 基础和声写作的自由处理
一、关于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
二、反功能和声进行
三、原位增、减三和弦的应用
四、关于平行八度、平行五度、隐八度与隐五度问题
五、应用各种四六和弦时的声部自由处理
六、关于和声切分、声部交错、增四度失调等问题
七、属七和弦的多种解决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导七和弦、二级七和弦的连接与近关系转调等。
六、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年版。
(二)参考书目:
《和声专题六讲》 桑桐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版
《和声分析351例》 武式锴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版
《和声学教程》 桑桐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