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0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邓小平理论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B.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国家权力机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
A.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有( )。
A.坚持民主法制 B. 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人为本 D. 坚持科学发展
4. 中国政府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
A. 一个中国的原则
B.促进两岸人员的往来和经济交流
C. 争取两岸直接“三通”
D.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 党的十七大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做到( )。
A. 权为民所用 B.情为民所系
C. 利为民所谋 D.责为民所担
6.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 )。
A. 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产生阶段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7. 1956年,党的八大分析了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 )。
A.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要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正确路线
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 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 )。
A. 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
B. 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C. 投入大量财力
D. 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10. 国有经济对于( )具有关键性作用。
A.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C. 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D.增强民族凝聚力
1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 )以及决定的。
A.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B.公有制企业的数量
C.公有制的性质
D.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2.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B.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 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D.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13.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
A. 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
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D.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
14.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必然贯彻( )的方针。
A.尊重劳动 B. 尊重人才
C.尊重创造 D. 尊重知识
15. 海峡两岸各自得到一定程度政府授权的事务性商谈的民间机构是( )。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海峡交流基金会
C. 中国统一研究会 D.中国和平统一研究会
16.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 )。
A. 反帝反封建人民大众的政治联盟
B. 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D.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团体
17.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 )。
A.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B. 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C.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 主张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8.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 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19. 改革开放主要解决( )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20.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 )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 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2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4. 如何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三、论述题(三题中选作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5.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26. 联系实际论述,应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7.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试卷代号:270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邓小平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BD 2.ABCD 3. ABCD 4.ABCD 5.ABC
6.BCD 7.CD 8.ABC 9.ABD 10.ABCD
11.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
16.BC 17.ABCD 18.ABCD 19.CD 20.ABC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即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这两条原则是有机统一的,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就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就不可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没有共同富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难以确立。正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点,从根本上体现着社会主义所特有的本质特征,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了。
2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使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24.如何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表现在:(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所必须的;(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所必须的;(3)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所必须的。
三、论述题(三题中选作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5.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题要点: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26.联系实际论述,应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答题要点:
(1)党的十五大明确界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
(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27.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答题要点:
(1)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就成了在全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6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4)党在执政之后的所有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说明:本答案内容仅供阅卷教师参考。只要学生答题基本精神正确,联系实际的论证能够自圆其说,应酌情给分,不要求学生答题文字与本答案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