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东北秧歌手巾花组合
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较好地掌握东北秧歌手巾花基本作法
2、把握东北秧歌形态特点
3、能运用手巾花表现出东北秧歌的动态特征
教学重点:1、手巾花动作要领的掌握
2、准确把握东北秧歌体态、动律,强调动作内在韵味
3、运用手巾花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舞蹈形象
教学难点: 1、东北秧歌“稳中艮”、“ 艮中俏”的动态特征
2、动作“点”的突出与“线的延伸”使动作明快富有弹性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其它)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材处理:本部分没有音像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有形象直观感受,
因此在风格、韵律方面难于把握。补充部分音像让学生赏析,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学习与掌握 。
教学方式:讲授、示范、分析、练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点名
二、复习
1、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重点把握上身动律特点,强调上身动律与步伐的配合,注意以神带形
2、手巾花练习:注意手腕动作的一气呵成,形成完整的花。
3、鼓相练习:
三、新课教学
(一)教师示范讲解
手巾花组合将东北秧歌的体态、动律及步伐、手巾花的运用综合起来,较为全面地进行训练,通过本组合的学习,初步掌握东北秧歌动律、手巾花、步法、鼓相四个重点部分,能更好地体现东北秧歌基本风格特点,并逐渐做到“以情带形”,强化“韵”的到位。
(二)分解动作教学
1、踏步单臂花,压脚跟上下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预备时双膝微屈,注意起动先于节奏,在“da”拍时完成挑绕,正拍下压。
(2)学生练习
注意起势气息与动作的配合,强调点与线的节奏处理
2、前踢步双臂花,小燕展翅上下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膝关节软屈伸动力腿前踢,主力腿交换稳而有力,前踢时强调快而稳,但不宜过高。
(2)学生练习
强调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上身扭摆和手巾花的配合形成艮俏风格。
3、前踢步盖分花,双护手上下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步伐与上同,主要注意盖分花时身体的左右扭动,以腰带动。
(2)学生练习
注意盖分花的路线到位,双肘架起,身体方向拧到准确位置。
★教学要点:这一部分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主要体会基本体态和节奏特点,强化动作的点线关系、发力点,明确动作路线与动态特征的内在关系,从而引发舞蹈的神态特征。
4、前后重心大小交替花
(1)教师示范讲解
注意大小交替花的路线,前后重心应控制好。
(2)学生练习
注意盖分花的路线到位,双肘架起,身体方向拧到准确位置。
5、压脚跟十字花,托按掌上下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注意大小交替花的路线,前后重心应控制好。
(2)学生练习
注意盖分花的路线到位,双肘架起,身体方向拧到准确位置。
6、小、大交替花含沉气
(1)教师示范讲解
注意大小交替花的路线,前后重心应控制好。
(2)学生练习
注意盖分花的路线到位,双肘架起,身体方向拧到准确位置。
7、二鼓
(1)教师示范讲解
注意大小交替花的路线,前后重心应控制好。
(2)学生练习
注意盖分花的路线到位,双肘架起,身体方向拧到准确位置。
★教学要点:东北秧歌的步法要点是“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从而带动上肢随重心移动而“扭”,其动静、收放、强弱对比鲜明,应特别强调。
(三)综合训练
1、连贯练习
注意动作之间的连接和重心控制,,保持体态和动律的一贯性,强调腰的发力与不同弧线的扭动,把握好动作的韵味感。
2、重难点练习:
节奏的附点把握、腰的灵活扭动与不同弧线的连接;前踢步盖分花,双护手上下动律、二鼓。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揣摩,要求其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可帮助个别学生解决不同的学习问题,使辅导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4、分组练习:
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有相互学习与观摩的机会,能看到教师指出的问题所在,练习时能有的放矢,互相帮助,提高课外练习效果。
5、合音乐练习
通过音乐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东北秧歌风格特点,更好地把握其体态与动律特点。并加强“以情带动”的诱导训练,使学生能逐渐地做到“动中有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东北秧歌的内在神韵。
★教学要点:“扭”是东北秧歌的核心,它充分表现了东北秧歌的独特韵味。教学中应注意分析外在形态,引导学生加以体会与表现东北汉族女性刚柔相济的心理特征,做到出脚快、落脚稳、膝关节屈伸富有弹性,上身动律的内在秀美,手巾花丰富与表现力,从而进入对神态的把握,做到“动中有情”,较好地表现出东北秧歌艮、俏、稳、美的韵律特点,增强舞蹈表现力。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手巾花组合
2、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舞蹈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