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中职职高
差速器说课稿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差速器》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差速器》。主要研究四个问题:
(一)汽车上为什么要安装差速器;
(二)差速器的结构;
(三)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履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差速器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的重要内容,它解决了汽车在转向时或汽车在直线行驶时,由于行驶路面凹凸状态不同、轮胎尺寸误差及气压等原因出现边滚动边滑动的现象。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处理
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将差速器安排了1课时。根据学生目前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发现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机械地讲解,学生很难接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例师生共同得出汽车转向时要使车轮作纯滚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外侧车轮的转速要比内侧车轮高的结论,直接切入这节课的知识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差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汽车在转弯的时候,差速器的工作情况。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抓住行星齿轮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对汽车构造的理解能力,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准确表述汽车上不安装差速器会产生那些不良后果;
2.明确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结构;
3.熟练掌握汽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差速器的工作情况并能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观察、抽象、归纳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发现和解决汽车故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学习差速器,使学生明白知识与知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2.通过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养成积极动脑、明辨是非的学习作风。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所以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4分钟)
(1)驱动桥的作用是什么?
(2)主减速器的功用是什么?基本形式有那两种?
目的:通过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主要知识,为本节知识内容作为铺垫。
2.导入新课:(2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
汽车在转向时,在相同时间内、外两侧车轮那个行驶路程长。
目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知识顺序引出本节的知识点,这很自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差速器的强烈欲望。
3.创设问题:
第一层: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对路面的相对运动状态(4分钟)。
第二层:分析汽车上为什么安装差速器(3分钟)。
第三层:差速器的类型及其应用(2分钟)。
第四层:详细分析应用最为广泛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结构(展示挂图、模型)(8分钟)。
第五层:分析汽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工作情况(11分钟)。
第六层:分析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缺点(2分钟)。
目的:使学生学会分析并能掌握差速器的作用、结构以及汽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工作情况。
4.巩固练习:
习题集:P29一、15、20(3分钟)。
目的:通过这一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差速器,并使集体智慧个人化,书本知识灵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小结:(3分钟)
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练习后进行再认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左右车轮行驶路面凹凸状态不同,轮胎尺寸误差及气压不同以及汽车转弯时,差速器可以使两侧驱动轮以不同的角度旋转,以保持滚动状态。
6.布置作业: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内容,提高自觉学习能力,布置作业如下:
习题集P32、14
7.板书设计:
课题:9.6差速器
问题1
问题2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