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三:实现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还是“自觉意识”
正方:实现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 反方:实现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
正方1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在一个强调思想碰撞的辩论场上,没有激清不行,而主要靠激清也不行。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没有自觉意识不行,而主要靠它也难以立足。今天对方辩友的偏颇之处就在于,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
第一,越爼代庖。将自觉意识狭隘地等同为人性化管理,却不知自觉意识是人关注自身的高尚的自省意识。它作为一种精神理念,只能通过自省间接地影响社会秩序,而对方辩友却要它来实现科学管理,作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岂不是“强自觉意识所难”吗?
第二,混淆视听。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科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自觉意识,可你们恰恰搞错了,今天的辩题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方法问题。这完全可以说明你们从一开始就在偷梁换柱。
因此,我重申我方观点:实现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
第一,我国伟大的先哲孔子曾说过:“义以生利,利以丰民。”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管理的本质,那就是:建立与维护组织的秩序。而制度建设就是为实现有序应运而生的。IBM公司完善的薪酬体系、健全的培训机制等众多管理系统是它跻身世界500强的保证;英特尔公司倡导的“纪律之美”横扫了硅谷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懒散作风;海尔公司用人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些不争的事实说明什么呢?那就是,制度建设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不二法门。
虽然教育不同于经济,但没有系统管理,现代学校又如何获得高效的办学效益呢?我们既需要投入感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更需要用制度来管理,达到依法治教、育人的目的。学校管理实践表明,把工作建立在教职工自我觉悟的基础上,工作力度将是软弱无力的;把一切工作寄希望于“人治”,工作则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随意性、盲目性。只有实现了管理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民主管理实施到位,并维护师生员工的民主权益!
第二,我们和对方辩友一样崇尚自觉意识,它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贴在地面爬行,不在云端跳舞。”所以请对方辩友勇敢地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吧!屈原、孔子等等确实是拥有自觉意识的垂范,可老子早就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稀有才会珍贵啊,那我们需要多少时间和耐心来等待一传十、十传百的精神净化呢?所以,坐论自觉,可以独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济天下啊。
第三,人之伟大就在于能正视自己的不完美,高瞻远瞩用理性给自已定制度。回首苍茫历史,人类探索科学管理的步伐从未停息。从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变法,到今日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无数事实都一再向我们昭示一个铁一般的规律;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乱走向和谐,必由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昂首阔步,高扬制度建设的大旗,让自觉意识为我们呐喊助威吧!谢谢各位!
反方1辩: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认为,实现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
刚才正方辩友,一再强调实现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的诸多好处,强调强行、约束,但忽视了人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主体,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管理效果的内在因素,事实上,人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推动者。
著名学者邹韬奋曾说:“自觉心是进步之母。”广义的自觉,包括人的道德品质、思想觉悟,以及修身养性的方方面面。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是修身。
首先,“管理、科学管理、自觉意识”共同体现“以人为本”。经权派认为“修己安人的历程便是管理”。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化。“自觉意识”其核心是自主、能动。“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生命价值,激发人的主动性,尊重人、关心人。纵横对比,“管理、科学管理、自觉意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以人为本”。
其次,“自觉意识”是科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实现科学管理最终靠什么来管理呢?毋庸置疑,是靠“自觉意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分析事物,真正的问题在于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众所周知,自觉意识是行动的本源,内因不发生变化,外因即使强压也无济于事。实现科学管理我们要转变“管理”就是约束人、统治人的错误认识。进而树立“管理”就是尊重人、发展人。人是实现科学管理的落脚点,科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唤醒人的“自觉意识”。
第三、实现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实现科学管理是“自觉意识”重要,还是“制度建设”重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语道破孰轻孰重。法律面前,以身试法者比比皆是,封建制度统治下的“东亚病夫”是意识的沉睡,中国共产党号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意识的唤醒。历史的见证告诉我们,重在“自觉意识”,可以引发人的自觉行动,制度建设失去人本的自觉意识,犹如无源之水。为什么对方辩友今天还要坚持重在“制度建设”,是因为你们的思想意识没有改变,还被传统思想所桎梏。从你们的守旧、自封,让我方和在场的大家清楚的看到事物的发展,实现科学管理,“自觉意识”,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实现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
正方2辩:
各位评委、辩友、来宾,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共同探讨今天的话题。我方的观点是:实现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
科学管理就是依据客观知识体系,明确权力和责任,达到有序和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制度建设就是制定落实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规程和准则。制度建设是根本,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管理过程。
首先、从哲学思考的角度看,我们讨论的是为实现科学管理,怎样的方法更重要。方法的特点是重在操作性和规范性。制度建设是重要方法,规范的对象是团队。自觉意识是思维活动,不是方法,涉及的对象是个体。实现科学管理,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行把自觉意识当作方法来与作为方法的制度建设相争锋,既不匹配,也主次错位。因此,自觉意识只能像润滑剂一样辅助制度建设共同起作用。这就是遵守了马克思哲学的重点论和主次论。
其次,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人类对自己最有意思的贡献恐怕就是制度建设了。人类是由部落、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交替中逐步走向文明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其实就是制度建设的变迁史。自觉意识只能是一些必不可少的点缀和衬托。
第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制度建设给人类留下的痕迹最深。欧州文艺复兴,美国解放宣言,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改革开放等都是制度建设的伟大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制度建设的完善史。制度建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远比老子、屈原、岳飞等富有自觉意识的个体精英要深刻深远的多。自觉意识追求民众成为精英,恐怕还是十分遥远的事情。
第四、从生活体验的角度看,证件、细则、办法、政策、规章和法律等,都是制度建设。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职、权、责、利时刻都与制度建设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制度建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物不及,无人不及。实现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
反方2辩:
主席、评委、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方重申: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
马斯洛的《管理论》说:人们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的自觉意识形成过程,真正称之为“科学管理”。由此可见对方一辩的陈词对科学管理的定义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刚才对方反复强调了人制制定的制度的重要性,但轻视了只有人的自觉意识方可规范制度的可能性。《大学》中这样阐释:“此谓知本,知之致也。” 可见,自觉意识是大智慧的引信,是发现事物真相的钥匙。古人尚且如此理解,对方辩友却认为“自觉意识是只起辅助作用的点缀。”把自觉意识看成了可有可无的条件,看来是对方的视觉出了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觉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是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人,作为发展之中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只有在科学管理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使事得其人,人适其事,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发挥人的积极因素。请问没有中央对我国未来教育深谋远虑的自觉意识,哪有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的出台?没有教研室对深入推进课改的负责的自觉意识,哪有市区中小学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这些是制度建设能够解决得了的吗?
《管理心理学》说:自觉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是内化于心的理性认识,人具有了这种意识,才会自觉自愿、合理高效地从事工作。优秀干部牛玉儒忘我工作、公安卫士任长霞执法为民、医学专家钟南山敢医敢言、教育局长魏书生执着科研。他们的挺身而出、责在人先,是哪项制度让他们冲锋在前默默奉献?这难道不是自觉意识的体现?如果我们只知道制订一套套生冷僵硬的制度来约束和限制被管理者的言行,而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诉求,那就会南辕北辙。稍微有理智的管理者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启迪人的心智、发挥人的潜能、关怀人的成长。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管理中,在管理的目标上,因为有意和无意的疏忽,作为主体的人成了只是执行管理的棋子或被操纵监控的对象,而不是管理的服务对象。
《学校管理学》中明确指出: 科学管理有极大的优势,这是因为科学管理更多地体现了管理的客观性、真理性、高预见性,是管理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重视自觉意识的作用是现代管理的追求。 毋容置疑,科学管理能够使学校的管理产生极大的管理效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和潜能,做到机制性、合理化、高预见性的管理,大大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而对方连“美国独立宣言、日本明治维新、出生证、结婚证、毕业证、银行卡”都列入到科学管理之列。分明是自己脚不正又怎能说别人的鞋是歪着的呢?我们不否定制度在日趋完善,可为什么矿难、车祸却屡防不止,单位员工牢骚满腹呢?工作的细心与耐心、责任与效率,难道能由制度带来么?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
正方3辩:
尊敬的评委老师、来宾、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一辩旁征博引,精辟的阐述了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的观点,对方一辩也就己方的观点作了一些引证,但片面夸大自觉意识,忽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下面我再强调一下我方观点。
一、我方强调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但不否认自觉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你不遵守,还说什么自觉意识。纵观古今中外:美国《独立宣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政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加强制度建设,提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决议,无不佐证人类文明都是制度建设的发展、完善的过程。管理国家靠制度、靠法制,管理学校也要靠制度,制度的约束比什么都管用。关键是制定制度要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让大多数遵守。公平正义是要靠制度去实现,实现了就比太阳更光辉。人性有其高尚的一面,也有其本性的弱点。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也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狼子野心。一个人的自觉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制度约束,群体良好的风气来熏陶培养的,对方一辩强调制度建设缺乏人文关怀,而事实是制度建设有利于彰显人文。因此我方强调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
二、对方辩友一再强调自觉意识重要,那我想试问对方辩友,“人的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毛主席很早就给我们阐述过 “不是的”。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靠学习获取知识,汲取营养,而学习的过程都需要靠制度去实现,你出生,父母管;你上学,老师管;你工作,领导管,每一个管理都有理由,制度伴你一生。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如果不重视或忽略制度建设,就相当于变相犯罪,那么不自觉怎么去约束,自觉又怎样去培养?自觉意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舟,还洋洋洒洒,何谈自觉意识的重要。当今社会中闯红灯、醉驾、矿难、“我爸是李刚”、“皮革奶”、“染色馒头”等血淋淋的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警示完善加强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吗?非得等到“我爸是镇关西”,才有所觉悟吗?如果缺失了制度,儒道所倡导的“无为而治”,“逍遥任我游”的大同世界也就只能永远成为庄周的蝶梦。因此我方强调科学管理起步于制度建设,给力于自觉意识。科学管理,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反方3辩:
刚才正方辩友一再强调制度建设在实现科学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我方坚定认为:制度是用来管制人、控制人、约束人的,是刚性的。人是有头脑、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岂能单凭一纸制度就能实现科学管理。老子说:自知者,明也。是说,大凡能够自我反省迁善,才称得上是大明白。所以,我方坚持:科学管理必须重在自觉意识。人类需要社会秩序和建立秩序的制度,秩序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建立秩序是制度的最基本价值之一,而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人们对制度的敬畏和维护。
国家的环保法不可谓不严厉,动辄罚款几百万、上千万,甚至关闭了很多的中小企业,但偷排偷放屡禁不止,美丽秦淮即将成为昔日的龙须沟。我们的“清水沟”依然臭气冲天。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生命。国家高度重视,可为什么依然出现三聚氰胺、皮革奶、染色馒头和瘦肉精事件?
现代社会,处处构建和谐,处处提倡人本。看似完善、严格的制度在人性面前显得是那么的绵软无力。离开了人的自觉遵守,缺少了人的自觉意识,制度只是一张废纸!
传统的管理,过于强调管理的模式化与制度化,忽视人的自主发展,显得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我方认为,要实现对传统的学校管理的变革,必须积极推进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这是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下追求学校教育公正与和谐发展的基础。制度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公平公正的执行才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只有人人认可,执法者自觉公正执行,才能对管理产生积极作用。制度是管理的保障,自觉意识才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根本保证。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激励与约束、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训、求同与存异等方面的关系。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首先要引领教师打造工作温馨的环境,营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欣赏、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释放内在潜能。已经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类社会将更加关注人的自由、情感、存在和价值,更加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互相沟通与信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制度的建设,更要重视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对教师多实施一些人文关怀。
提倡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并不是否定制度管理。一个人的自觉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制度的约束,群体良好风气的熏陶来培养和提高的。因此通过制度管理,最初使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遵守规章制度,经过一定的阶段后而形成习惯,从而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进而促进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可以归结于一句话:学校的发展起步于制度建设,提高于自觉意识。
对方辩友只重视制度的建设而忽视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学校主体的人的存在。要转变我们头脑中固有的管理观念,要正确地认识教师,正确认识学校管理工作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确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
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丰富多彩的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教师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期望获得他人的关爱,期望他人的认可。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促进者,更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工作目标的制定,不能脱离学校工作的实际,不能违背教师的合理需求。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前,要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一致,教师就会将个人的成就需要和学校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是学校整体目标变为教师个人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完全依赖于制度和所谓的规范,以此来规范教师的种种行为。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只是被动地服从,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地训斥和粗暴简单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据此,我们应该确定这样一个信条: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儿不准,多一点自由,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
我们祈盼科学的管理,我们不能只依靠制度的强制作用,而应切实调动每位教师的责任心,“激情成就梦想,真情造就发展,实力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实现科学管理必须重在自觉意识。
正方4辩:
对方辩友在陈词中一味的强调自觉意识的作用,却忽略了使自觉意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只看到了花的娇艳,而忘记了根的奉献。可谓是只见森林,不见泰山。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可面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标识,吞云吐雾者,随处可见,您能说他们没有自觉意识吗?当然不能,是由于人的这方面的自觉意识没有发挥作用。在机场的候机大厅和著名的自然景区,所有的烟民都会极力的克制自己,禁止吸烟的要求得以实现。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差距为什么会这样大呢?自觉意识的作用怎么会截然不同呢?
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不到位,可造成了管理的失位,人的自觉意识发挥不了作用,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所以自觉意识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
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代圣人年七十方能“从心所欲”,而且还是以“不逾矩”为前提条件的。自觉意识是制度的内化,制度建设是自觉意识发挥作用的基础。
没有制度就没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要想实现科学管理,必须重视制度建设。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林森校长在洋思中学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他总结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被余文森教授评价为构建高效课堂的“三大铁律之一”。但他到永威学校当校长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是首先建立了“教书育人责任制”和以“四清”为核心的学业管理制两大制度体系,在 “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的制度建设中,实现了科学化的管理,使得永威学校在三年时间就由三流变成了一流,成为了河南省的名校,中国基础教育的旗帜。制度建设是永威学校成功的奥秘,科学管理是永威学校发展的关键。
当然,当所有的人都有了高度的自觉意识,就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实效,使管理更加科学,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和工作的追求。但是在现阶段,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制度建设工作,为科学管理的大厦垫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
反方4辩: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饰出来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对方辩词中说,实现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而自觉意识只是辅助、点缀,如果说在封建社会只是点缀,那么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点缀吗?如果是,那岂不是历史的倒退?何来社会的文明发展?对方辩友因为个别缺乏自觉意识的人的存在,就“谈自色变”岂不和怕刺扎喉而放弃吃鱼一样?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态度无法令人恭维!所以,我依然坚持我方的观点:实现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
实现科学管理,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思想。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方向。制度合理、规范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一个必要因素,但它只是一个客观的外在条件,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因,即自觉意识。一切制度建设,不是定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在人的执行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人的潜力最大,也只有通过大家的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一切不注重人的管理,就是舍本求末,就是违反客观规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他们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人性来看,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感”的欲望。但事物是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的。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变世界,创造美好生活。柏拉图说过:凡是自动的,才是动的初始”。实现科学管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被管理这一群体的内因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使这个整体中的每一个人各有所能,各显所能,由此才能达到最低的成本,最高的产出。
战国时期屈原的悲剧在于:它的忧患自觉意识无法成为楚国上下一致的觉醒。此惨重历史告诉我们:大众的自觉意识对于天下兴亡是何等的重要。国民拥有自觉意识,乃国家、企业、个人避免惨剧和灾难的基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大量具有自觉意识的精英: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自觉意识,辛弃疾、陆游爱国进取,杜甫、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自觉意识——五千年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精英从未在危难中缺位。但今天我国要想长期屹立世界并引领人类文明发展,仅依赖精英显然已过沉重,我们急需的是精英的人民。“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睡狮的百年屈辱已经洗刷,新世纪发展更需要全民自觉意识的支撑。总之,自觉意识是大智慧的引信,是发现事物真相的钥匙,是确保我们事业成功的必备成因。
优秀的人才就是先进的生产力。怎样使这个生产力更具活力?这是值得每位管理者深思的问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牵牛要牵牛鼻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科学管理重在自觉意识,它必须出发于自觉意识,最后再回归到自觉意识上来。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也必将指引我们的各项事业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我有一个梦想,愿自觉意识之花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愈开愈艳,愿吴忠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