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校园活动法制教育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主持稿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设计

活动目的:
1、了解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征,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2、以马加爵案研究为框架,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结合我校学生存在的网瘾成癖、心理不健康等现象警惕违法犯罪的肇始。
活动构想:
以访谈节目形式串连所有内容,准备相关案件视频(《马加爵的遗书》、对警察的采访、《少年犯》插曲《心声》、《网游少年的遗书》)

(播放校园法制电视栏目片头)
主持人正坐:各位朋友,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校园法制栏目。今天我们活动的专题是“与法同行”,本期节目邀请了四位同学参与访谈,他们是——(介绍)。他们为这次节目作了充分的准备,将和在座的各位一起来探究法律现象。让我们掌声欢迎。(嘉宾就座)
(格言齐读。)
  同学们,在因特网上键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立即可以获得15800个校园犯罪案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5%。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可以说,我们既是“弱势人群”,又容易变为“高危人群”。因此,开展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从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件说起。不知在座的同学是否知晓案情。(下面的同学说明。)
主持人:马加爵,一个令人叹息的名字,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一次不同寻常的审案经历。因打牌时被怀疑作弊,便将4位同学残忍地杀害了!并将尸体藏在宿舍内的4个衣柜里。马加爵于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了枪决,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死亡结局,但是马加爵不是一个句号。他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背影?下面我要请大家读一读马加爵的遗书,思考一下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触动。
(播放《马加爵的遗书》短片)
主持人:让人无法想象,马加爵的泪水竟然远比死者的鲜血更让人觉得沉重;而他的忏悔与自白远比那些永远失去的生命更让人觉得无奈和悲痛。马加爵的“忏悔书”,既是他的内心独白,也是对我们青少年的真情告白,从他的“忏悔书”里,我们似乎看见了他悔恨的泪水,马加爵是一个悲剧,可这幕悲剧的成因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主持人对台下的同学进行采访,自由发言说自己的感触。
回主持位,进行嘉宾同学的访谈。
主持人:马加爵犹如一根锋利的针,挑破了我们时常不文明的脓疮,刺痛了我们已经日益麻木的神经。台上的嘉宾同学,不知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马加爵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吗?
嘉宾甲:马加爵的案件的确令人震惊。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极端的杀人案件,手段极其残忍,心理极其偏激,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反响极其巨大。但令我们震惊的主要原因却是以老练狠毒手段杀人,而且连续几天杀了四人的竟然是一个在校学生,当年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青年学生。透过马加爵这一极端个案,我们却可以发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普遍性与严重性。难道我们这个生活就只有一个马加爵吗?违法犯罪的土壤存在,这类事件就不会消亡。我认为,如今法律知识的浅薄,守法意识的淡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准备了一些法律知识题,想考考同学们。(题目见屏幕,每题回答后公布答案)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2、说出几种常见的违法行为。
3、我国法律规定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多少岁?
4、每年的几月几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历年的法制宣传日主题是什么,列举一二。
对回答情况略作总结,归结为一句话:我们已不是文盲,却不可成为法盲。须知作为准绳的法律,绝不会因为你不懂法而对你网开一面。
嘉宾乙:刚才甲同学的观点很对。纵观众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例,确实存在着很多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正因为法律普及程度不高,青少年犯罪数量才会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才会日趋多样化。当前青少年犯罪有着怎样的特点?我请教了一些专家,在此向大家作一说明。
(播放采访的视频)
台下同学交流。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学生犯罪杀人案件以证。(如城区西郊某中学初二学生扼杀小女孩事、城西某中学高三学生入室抢劫杀人案)
主持人: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可见违法犯罪与我们的距离有多近。让我们还是回到马加爵案件上来,听一听嘉宾丙的高见吧。
嘉宾丙:同学们,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法,就在我们身边。马加爵惨案值得我们深思,事件发生后,人们对这一案件有何反思呢?
其他嘉宾插话:
1家庭的反思:惨案发生后,马加爵的父母、姐姐和奶奶来到邵瑞杰的家乡,向“云大命案”受害者邵的家属道歉。但邵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客人”,邵氏双亲将马家人拒之门外,马家4人冒雨下跪1个多小时,终于打动了邵氏家人。
2社会的反思:我们要实施一种普遍的文明教化,把有关人和文明的最基本规则,灌输给每个人,使这些戒律能够在激情、罪恶的欲望涌动的时候,有效地起到约束作用。
嘉宾丙:我从马加爵案件中发现,人格、心理的扭曲是造成这一案件的内因。分析马加爵的遗书,我们在被他感动时,是否意识到他的性格的偏激、心理的非正常?这里无疑环境——家庭和学校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如果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发现他有孤僻、离群等异常举动时,家庭能给予足够的关爱、沟通和交流,或许,马加爵就不是杀人的马加爵,而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次从小学到初中,马加爵一直都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得过不少奖状。即使是在高中成绩有所下滑的情况下,他苦学半年后也考上了大学。他周围的人却忽视了他阴郁的一面。高三时的突然离家出走没有引起重视,在这一系列的反常表现之后,家长、老师、同学都未能对他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说这个时候马加爵心理异常的表现还不十分突出的话,那么上大学后,面对其暴躁乖戾的脾气和与室友的频繁冲突,如果学校能及时了解,并给予引导和解决,那么积怨也许就不会发展得越来越深,导致最后无可挽回的惨案。所以说“走上杀人这条路,是他长期压抑之下的被扭曲心理的畸形宣泄。”
主持人:听了你的观点我深受启发。也许像马加爵这样心理扭曲到这种程度的比较少见,但要说存在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还是有普遍性的。心理畸形不是一下子生成的,它有个渐变的过程,马加爵案对此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反照?
嘉宾丁:刚才丙所说的家庭与学校对马加爵的关心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从马加爵的自述中还看到了社会对他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据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的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专家分析,对心理弱势的人来说,暴力游戏必其它游戏更受欢迎。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把自己变得很强大,靠发泄、争斗和逞强来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挫败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这样,一方面会加重他们无力面对现实的心理弱势,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他们用暴力来解决矛盾的心理趋势和行为习惯。当一种很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宝莲灯心理习惯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行为的失控几乎是必然结果,只是程度的强弱不同而已。网络世界中生命可以不断重来,而现实世界中生命却只有一次,他们已分不清这点。无疑,马加爵的个性越来越孤僻,网络游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冷酷的杀人,漠视生命,正是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天津13岁的张潇艺沉迷于网络游戏,写了几万字的网游小说,分辨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从大厦24层跳下去,留下让人叹息的四封遗书。放视频。)
江西九江,不到18岁的在校学生小袁网瘾来时,为筹得网费,杀害了出租车司机。
要知道,这个问题正日趋严重,我们身边也有着较多的例子。下面就是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对话。
(小品表演:我是国宝)
嘉宾: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总觉得跟违法犯罪还很遥远。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一个劣迹—违纪—违法—犯罪的变化过程。像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等不良行为,必将使同学在成长道路上滑向深渊。说到底,是自我放纵,法律观念淡薄。难道我们要走到那一步才悔恨莫及吗?要知道它不但害了我们自己的前途,更对爱我们的亲人造成无法磨灭的痛苦,让我们牢记少年犯的前车之鉴吧。(播放电影《少年犯》插曲《心声》)
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法,对我们十分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好多不文明的行为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同学们好好反省,在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这些不文明行为:(1)大声喧哗、抢占座位、不排队; (2)无故旷课逃学;(3)赌博和变相赌博(如到游戏厅);(4)懒惰不爱劳动;(5)进入未成年人不该进入的场所;(6)说脏话谎话;(7)损坏公共财产及公共设施;(8)不尊重师长;(9)乱拿他人物品及小偷小摸;(10)打架斗殴;(11)观看收听色情淫秽作品;(12)吸烟酗酒;(13)索要或强行占有他人财物;(14)冷漠自私;(15)盲目攀比、爱慕虚荣;(16)以强凌弱;(17)贪吃零食、不讲卫生;(18)奢侈浪费;(19)辱骂他人。
我想在此向曾经有过类似心态或行为的同学敲响警钟,早日摆脱继往的阴霾,开始灵魂的缓刑期。要明白小错不改乃大祸之源,以强凌弱必害人害己,缺乏警觉亦将遭受残害,行为偏差导致迷途难返。让我们做到防患于未然。(高尔基、雨果名言学习)
嘉宾:我们要自觉的防范违法犯罪,同样,我们也要正确面对来自他人的侵害,采取正当的手段来自我保护。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一说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样做?(屏显)
主持人:马案仅是引起全社会关注、浮出水面的一个个案,然而蕴藏在社会大众心中潜在的心理危机和危机所引发的犯罪倾向,却仍然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必须清醒面对的社会问题。最后请今天的嘉宾每人作作一总结陈词。
  嘉宾:人格的完善与知识的完善相比同样重要,不应有所偏颇,成人才能成才,我们不仅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更应该加强人道主义教育
  嘉宾:丧钟已为马加爵敲响,那么警钟为谁而鸣?这是一个需要沟通的时代,这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这是一个呼唤人格完善的时代。给心灵留一扇窗,吸纳新鲜空气,沐浴灿烂阳光。多一些理智和关怀,少一点冲动和责备,生活中的些许晦涩就会逐渐淡漠。
嘉宾:“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但愿普法教育活动如润物好雨,持久而细腻地滋润同学们的心田,孕育出法制之花。
嘉宾:我们要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主持人:非常感谢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通过刚才的节目,相信大家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就让我们时刻牢记——
不当法盲,健康心态,与法同行!
最后在诗歌朗诵中,我们将结束本次活动。
诗朗诵:《法,在我们心中》
法制,伴随着历史在前进,古老的律法,到现在逐渐完善,密切联系人们的生活。生态环境需要你,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你,大西北的开发需要你,祖国的各行各业需要你,我们的青春成长需要你。
法制,您犹如艳阳一般,照在高山峡谷,映亮在我们的心里,驱走了眼前的黑暗。您犹如和风一般,吹遍了五湖四海,抛弃了脑海的污垢。您犹如春雨一般,洒落在神州大地,渗入每个人的心灵,滋润心田的良苗。
如果我们是嗷嗷待哺的幼儿,您就是尽忠职责的保姆,哺育着我,让我从襁褓中长大;如果我们是莘莘学子,您就是无私奉献的教师,教我们成长,学会做人的道理。
我们可以失去金钱,成为贫穷的人;我们可以失去青春,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但我们就是不可以失去您——法。
因为,是您,给我们一个和平的世界;是您,给我们一个安定和兴盛的国家;是您,给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是您,给我们一种平淡而安稳的生活。所有的一切,就因为有了您——法。
法,您永远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