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思品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政治教材教法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第一讲 政治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政治教学的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志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使他们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初步懂得用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来观察社会,知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现代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可见,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过程。为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教与学处于和谐状态,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目标。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要求新课程教学应当考虑如何发挥教育有效而长久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具体地说主要从两方面努力:
1.教学过程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都要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2.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甄别”转向“发展”
从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来看,由于受到外部评价或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也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甄别与筛选,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这种评价机制的最大缺陷就是太多关注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德育的形成。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和德育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的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改变内部评价对学生进行甄别的办法,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教师要把评价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于过程的东西,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长自信,促进发展。
(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对待事物应该采取发展的态度,并且用历史的眼光加以创新。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教学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面貌的可喜变化。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广大教师既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又要继承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同时,继承以往教学内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实用的基本观点,过去教学中举过的好事例也可以继承。
3.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教学模式的改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继承理论灌输的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手段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巨大变化。广大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需要,要么以教师讲解+黑板板书为主,要么以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为主,最佳状态是将教师讲解+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相结合使用。
(四)“三贴近”原则
1.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贴近“问题”学生,贴近“困难”学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玩存在不同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心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2.贴近生活
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有指导作用的。
3.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二讲 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掘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政治教学事半功倍。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政治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政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氛围,情境导入
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认知。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考,感悟知识,升华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小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导入,如运用学生周围的典型事例,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给学生一种实在的问题情境。
二、探究问题,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探究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学生之间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并使学生将这种良好的学风延伸到课外。
三、解释概念,加深理解
概念所揭示的是事物本质属性,内涵抽象、深刻,而表述方式精确,简短。讲好概念是政治课教学的起码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法、多角度法、关系法、要素法、分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例如运用对比法讲“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对概念时,先从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讲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然后问学生,根据这两点谁能说说什么叫矛盾的次要方面,许多同学稍想片刻就能答出来,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四、分析事例,学会应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可以引用社会新闻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治学基本原理进行评析,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准确捕捉信息一识迁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抒发感受,情感升华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或典型材料让学生来谈感受,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且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络,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
六、温故知新,强化记忆
在复习课中,通常可以采用“纵横交错法”、“分析比较法”和“知识系列法”,着重使学生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结成知识网,从而融会贯通。所谓“纵横交错法”,是指在每课书或全书讲完后,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综合、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使学生理解政治常识”各课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为主线,使学生理解“哲学常识”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分析比较法”就是“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管理形式、民主的比较。所谓“知识系列法”是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例如,对一国两制”这一重要的基本国策,要从其提出、实施、依据、含义、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港、澳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区别等诸方面加以理解。
附:经典教案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理解原因和结果的概念,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重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的错误的因果观;联系我国实际明确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联系?它具有什么特点?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哪种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联系呢?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二、讲授新课
设疑:什么是因果联系?什么是原因和结果?因果联系具有哪些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何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哪些方法论意义?
(一)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
1.因果联系的含义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的特点
(1)先行后续
提问:是不是所有相连出现的现象都有因果联系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并不是所有相连出现的现象都有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不是简单的顺序性,主要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例如:我们先见闪电,后闻雷鸣,闪电和雷鸣就不是因果联系。闪电和雷鸣都是由于云层的猛烈放电同时造成的,只是因为光速比音速快得多,所以我们先见闪电后闻雷鸣。
(2)引起和被引起
在此之前,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其中引起和被引起是因果联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
例如:分析下列关系哪些属于因果联系?
冬去春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春暖花开;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学生分析回答,并指出其中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它们是构成因果联系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二)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区别

原因和结果不仅有严格的区别,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表现在原因离不开结果,结果也离不开原因,无因之果或无果之因的事物都是不存在的。
2.联系
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转化有两种情形。 请同学们举些日常实例来理解分析,教师举出两个典型例子分析。
(三)方法论意义
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有些现象我们找
不到其中的原因,这又如何理解?教师给同学们讲述一个神秘的故事。有一个叫雅克的人,骑着刚买的马漫游着。突然雅克发现自己被马带到了绞刑架前。旁人知道了对他讲:“大概是上帝要召见你了,你快写遗书吧!”面对不祥的预兆,雅克百思不得其因:为何大祸突然临头?他听天由命地随马乱窜,结果来到一间小屋前。原来这里是马的老家。马原来属于这房子的主人,现在,马被雅克买走了,但马不忘旧情,路过拜访老主人。同学们或许要问,马为什么要跑向绞刑架呢?原来,马的旧主人是绞刑架的刽子手,马的旧主人经常骑着它去绞刑架这个地方。所以,在马的脑子里形成了条件反射,把它的新主人也带向绞刑架。
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有些现象的原因暂时还没有被人们发现,但原因肯定是存在的,并且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
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科学只有寻因究果,才能有所建树,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日益深入。如果否认了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就不可能科学地理解事物。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其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其结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这就要求人们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析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同类错误。
提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的发展结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了对事物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具体地指导自己的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如果只顾眼前的行动,不顾长远的结果,必然会给工作和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后果,做出“后悔莫及”的事,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课堂小结
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多样的。我们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而且还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