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校园活动世界读书日
暑假读书记录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校长荐读”读书随记

阅读书目 《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
目前阅
读进展
与感受 学校下发了一本赵国忠撰写的《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在目录的指引下,我沉浸其中,每一个老师都是那样令人感动。他们是真正用爱、用心在做教育,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今天,当教师就要当窦桂梅这样激情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俞玉萍这样有诗意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李圣珍这样的“差生救星”……
全书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第二部分,课堂上,我是这样教的。第三部分,在我眼里,没有“差生”。第四部分,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第五部分,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三部分,在我眼里,没有“差生”。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人们私下里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差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已经有很多人在这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理论剖析,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效果也不很理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我发现转化“差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差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差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差生”的“差”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更何况在一个学校里的“差生”,到了另一个学校可能就是优秀学生,乃至尖子生。把“差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下面就我对本书的理解以及所教学科的特点,谈几点看法:
一、作为教师,应该调整好心态,从平等、全新、发展的角度,看待班里的每一位孩子,观察、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地雕琢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有不同的发展。教师应该拿着放大镜去看待他们身上的优点。
二、讲清楚数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差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
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数学没有学好的“差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以往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差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差生”数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如:认真仔细并且耐心地把题目看完,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差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差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三、要明确告诉“差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这一方法学习,短期内,如三个星期或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要有相应的测试,测试成绩的提高是学习进步的主要标志,至少“差生”这样认为。不要把验证进步的期限超过三个月,这样“差生”会觉得太久。测试之后一定要及时与“差生”共同分析错因,分析是知识点的问题还是做题习惯问题。
四、在课堂上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启发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每一句话的含义,说出解题的思路。从“说题”入手,揭开试题的神秘面纱。
教师说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同样,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期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招不只是对“差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益。“差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你马上让他说一说解题思路,说一说数学方程式的书写,他可能立马就说不完全。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差生”的“一错再错”现象。“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失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的更有条理,看谁说的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差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差生”的怪圈。他说不会,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其实他是能说出一些的,只不过平时一直被无形的“差生”的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这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就题目回答问题。老师当场引导他把题目最关键的部分回答出来,把一个题目分解成多个小问题,让他一一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评判(这样对已经会了的同学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裁判,即使会了也会有兴趣听下去的)。这样做可能会多浪费一些课堂时间,但是换来的是“差生”的勇气和走出自卑的喜悦,还是值得的。全国特级教师、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成功,恐怕有一半是得益于此,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说题”这一名词,但他的确是做了类似的工作,在“差生”的转化上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分享书中的精彩句段或思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老师,应该调整好心态,从平等、全新、发展的角度,看待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观察、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地雕琢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有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