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教学设计表
学科  历史   授课年级     高一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第二章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计划
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
分析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自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人教版)“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它讲述了为解决独立之初的困境,北美13个邦召开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等政治制度和政治原则。美国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而1787年宪法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学习者分析
 
特征分析:石门中学高一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
能力基础:高中半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对政体概念以及对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了解不多或停留在较浅的水平;同时初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掌握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概括、阐释与比较;进一步提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创设,材料分析,感知、阐释和认同历史知识;
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学会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会体会现实,反思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民主政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
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体会美国开国元勋们妥协的精神和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确立依据:“课标”要求
 
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难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确立依据:要比较透彻地理解宪法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必须知道1787年宪法的来龙去脉,诸如当时美国面临的既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又坚持共和制的困惑、国权与州权的矛盾、南北之间的矛盾等,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起点都有一定距离,而课文中的相关介绍又十分有限。
 
教学设计
思路
 
1、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是授导型与探究型相结合。
 
2、整合教学资源:在本节课中大量引入了1787年制宪会议中真实的史料来挖掘1787年宪法制定的具体背景;整合宪法的背景和内容,与后面对制宪会议和宪法的评价,可以说一气呵成;并大胆删节教材中“两党制”等问题,并避免在教材枝节问题上的纠缠,突出“1787年宪法”。
 
3、融合三维教学目标:并不安排某个教学环节去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情感。而是将整节课基本置于“制宪会议现场”这个情境中,以参与和体验的方式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生成情感和感悟。
 
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境创设和真实史料,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利用学生活动发挥学生探究自主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
 
5、学习方法:“史料的研习与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是这节课主要采用的历史学习方法。这既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又锻炼学生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形成对知识的认同感以及师生、生生间思想的交锋,“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后面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境创设
 
1分
播放音乐,引入情境
进入情境
吸引学生,并为后面主要教学内容作铺垫
问题探究一
1787年制宪会议的背景
 
 
2分钟
启发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后,国家状况的分析概括
 
思考和回答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问题探究二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即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保留奴隶制三方面内容。
 
 
 
 
30分钟
 
带领学生进入“1787年制宪会议”这个课堂情境。
 
展现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制宪会议中存在的国权与州权的矛盾、政体选择的困惑、大州小州之间、南北之间的矛盾。
 
引导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即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进入情境
 
 
 
阅读史料,分析归纳制宪会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通过阅读史料、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掌握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
 
 
 
对于1787年宪法的来龙去脉,教材介绍十分有限,学生对此也不了解。而只有透彻理解其相关内容,如国权与州权的矛盾、政体选择的困惑、大州小州之间、南北之间的矛盾。
,才能深刻理解1781年宪法的内容;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才能水到渠成。所以创设了新颖的情境,并提供大量史料。
 
让学生“神”如历史,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问题探究三
 
 
 
对制宪会议和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的感悟和见解。
 
 
 
 
 
10分钟
 
 
 
组织引导学生对制宪会议的过程和1787年宪法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悟、评价和见解。
 
 
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对制宪会议的过程和1787年宪法内容的感悟、评价和见解。
 
使学生形成思想的交锋,心灵的碰撞,“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落实教学目标。
 
延伸
探究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
 
 
2分钟
 
展示英美政体比较表格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进行知识构建。
落实课标要求,并通过比较英美政体,起到复习和深化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和比较。
1、  
2、 1、感悟是唤醒而不是告诉。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课程内容都是过去的的事物,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对历史往往只知结论而对所学知识缺乏认同感和真正的感悟。所以我认为一节历史课要有对历史丰富性的呈现能力,要带有体验的内心活动机制。我想在这节课中,“1787年制宪会议“这个情境设计基本做到了。学生在情境中去参与和体验,理解并认同为什么一定要制定1787年宪法、宪法的又为什么作这样的规定?有了这样的过程,后面对宪法和制宪过程的评价则水到渠成。
 
2、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因为教材的文本知识只是历史的一中表达方式,仅仅把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当作纯粹的客观对象来学习,我们的历史教育就体现不出多彩的历史意蕴,也无法真正使学生学会“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本课作为新教材中的一节经典课,有很多的优秀案例。但个人认为这些案例大体上还是按照“制宪会议召开的背景—宪法内容—对宪法的评价”这个教材结构来设计的。同时这种设计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错把“制宪会议召开的背景”当作“1787年宪法为什么作这样规定的原因”,对此不做深入挖掘。实际上只有了解在制宪会议中面临的诸如当时既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又坚持共和制的困惑、国权与州权的矛盾、南北之间的矛盾等内容,对其进行挖掘和介绍,才能使学生对宪法内容理解深刻,有认同感;对宪法的评价也才能“水到渠成”,从而真正突破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所以我对这节课做了再开发和再创作,以教材静态的知识为辐射点,广泛开发文本外的素材资源,创造真实的情境,引入了1787年制宪会议中真实的史料使历史实践、历史人物、历史结论灵动、丰满和鲜活。
本节课中整合了宪法的具体背景和宪法主要内容两部分知识,与后面对制宪会议和宪法的评价,可以说一气呵成;
大胆删节教材中“两党制”等问题,并避免在教材枝节问题上的纠缠,突出“1787年宪法”。
3、  
4、3、三维教学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
5、       我在本节课中没有特意把某个教学环节定为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情感。整节课学生几乎都在“制宪会议现场”这个课堂情境中,以参与和体验的方式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而情感和感悟,(比如美国对宪政理想的执着、制宪过程中体现的妥协的智慧与精神等等)则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潜滋暗长。
6、 
7、4、如何把握整合后的课堂信息量是需要我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