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5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矛盾分析、深化认识、延伸史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重点]土地革命
[教学过程]
导入:PPT打出瞿秋白、张太雷照片。
问题1:大家了解我们这两们杰出校友的革命事迹吗?(学生回答略。)
(过渡)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段和我们校友相关的历史。
(板书) 国共的十年对峙
讲授新课:
问题2:复习旧课,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问题在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了呢?(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此外,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也是具体原因。)
问题3: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主要应该是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改组中共中央,撤换领导人陈独秀──因为他犯了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第二,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第三,应该在革命条件较好的地方及时地发动一次振奋人心的起义,以促使革命由低潮转向高潮。)
(板书)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过渡)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板书)一、南昌起义
(板书)2、经过:1927年8月1日
[s(板书)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过渡)但影响重大的南昌起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是在南下广东途中失败了。南昌起义失利的教训是什么呢?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以瞿秋白、张太雷、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当时的中共中央决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八七会议。
(板书)二、土地革命
(板书)1、八七会议:
(学生阅读后教师归纳)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
(3)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土地革命
(板书)2、准备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方向是长沙。播放1927年12月广州起义视频面,指出领导人张太雷、叶剑英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是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尝试。共同点在于
1、矛头都指向国民党反动派,以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政权;
2、都以攻打城市为首要目标;
3、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沙,广州起义都失败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打出材料:毛泽东曾说“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根,养精畜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所以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计划,改向井冈山进军。
(板书)3、道路探索: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PPT: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学生探究:
问题4: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
问题5: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广大雇农、贫下中农。)
问题6:面对上表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
PPT:土地革命的图片,请学生归纳土地革命内容及意义。
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和债务。
②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大大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总结)正如《赣西刘士奇报告》中所说:“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然而,当新的革命如火如荼之时,根据地有一些人看不到革命发展的光明前景,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对此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写了几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从城市到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板书)4“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① 内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②三者的关系: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能充分发动群众,为革命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保卫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如果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武装斗争就失去了阵地和依托,土地革命就失去了根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板书)5、实践检验的结果:
1930年,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井冈山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教师引导)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敌人大为震惊。蒋介石调转兵力,组织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围剿”,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红色政权建立。
(板书)6、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过渡)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了五次围剿根据地的战争,前四次都被中共攻破,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危急之时中共开始了长征。
(板书)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板书)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错误)
(过渡)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2、 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长征的初期阶段:损失惨重。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共开了一次重大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就是遵义会议。
(2)转折——遵义会议 1935 1(内容、意义)
问题7:这次会议有何规定?有何意义?(纠正……,肯定……选举……,取消……,结束……,确立……,是……转折点。) 经过艰难险阻,红军胜利会师。
(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问题8:PPT长征图片,请同学们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
本目小结: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领袖诗人毛泽东在陕北窑洞内以他旷达、乐观伴着昏黄的油灯写下龙飞凤舞的《长征》时,也许没有想到长征更多的意义。长征,不仅仅是改变了中国多灾多难的命运,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一个启示:
人,可以战胜任何他想战胜的力量;命运在自己的手中!
【本课小结】(根据知识结构,复习本课内容)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国民党反动派“逼上梁山”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 3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四、课堂延伸
1927-1937年,中共遭遇到怎样的两次挫折?如何应对,有何启示?
Ⅱ执教感受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在教学中应该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由于本课内容与我校两位杰出校友瞿秋白、张太雷有关,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导入时使用了“光荣的省常中”及两位校友的照片。本课教学过程中以中国共产党在这十年中的“反思与探索”为线索,土地革命为重点,主要采用了谈话讲述法进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我设置了8个问题。我认为关于这十年斗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形式的探索和党内路线斗争是合而为一的问题,为了使课堂生动,增加了一些人物的讲授,然而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材料过多,导致课堂时间紧张,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因此日后的讲课中,正如师傅叶敏老师所说“材料要精选,讲解中要以点带面,典型中有细节的处理要更为适合高一的历史课堂”。
Ⅲ师傅对本节课的评价
本堂课整体设计很好,从校史出发增加了本课的生动性与教育性,具体讲有如下几点:第一,“常中二杰”的照片很快激起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第二,“常中二杰”的事迹明显可以反映出1927-1937年“中共遭遇到怎样的挫折、挫折之后吸收了怎样的教训、如何应对、有何启示”这一主题,此主题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实质上揭示了本课教学的中心线索;第三,“常中二杰”的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我们知道学生情感及思维的激发除内在因素外,教师诱发和引导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一导入的设计除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外,最重要的是直接切入了教学主题。课堂结束时的总结也升华了本课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关于教材的审读要注意课堂用词,例如 “纠正”与“清算”之区别等”;2、板书与PPT关系的问题,建议有PPT的情况下,黑板可以做付板书,PPT上的文字最好用黑色;3、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增加学生讨论的形式,给学生较多的思维空间,并提醒学生记笔记,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