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7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事实。
2)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展示研习,提高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内战背景(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学生认识和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些典型的历史材料、历史图片和地图,设置历史情境,学生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用联想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2)通过分析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学生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和影视作品中对解放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记得不牢,知识不完整,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出清晰的线索。对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知识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四、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法、合作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问题导入:
图片:课件展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这是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失望?
也许心里还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为什么呢?
同学想知道答案吗?也许通过今天“解放战争”的学习,可以揭示这个答案。
【学习新课】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的背景
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合作探究: 抗战胜利后影响中国政局走向的三大力量及其基本政策.
补充材料,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概括。
幻灯片展示影响中国政局走向的三大力量及其基本政策和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出结论:内战爆发不可避免,但以政治较量为主。
2.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重庆谈判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适当补充材料,分析国民党重庆谈判的目的和策略。
②创设情景:基于当时的形势,假如你是中共的领导人,你是否去参加重庆谈判?为什么?
③通过对国共两党谈判原因的分析,进而认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
④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协定内容和谈判结果,认识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扩大,赢得了人民信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政协会议
联系引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双十协定>>内容、评价简单介绍。
(过渡)从重庆谈判到政协会议,一切看上去都朝着和平民主发展,所以……
合作探究:有人认为如果1945年“双十协定”真正实行,当时中国就实现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内战独裁是蒋介石国民党既定方针,“双十协定”的签定是由于内战工作尚未就绪,它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前提就错了)
(二).煮豆燃箕相煎急——战争的经过
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展示幻灯片),创设情景,如果你是当时中共领导人,这个仗该怎么打?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方针?
学习战争的经过主要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1.战略防御阶段
①内战爆发的标志
②国共双方的战略概况
(过度)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中共在与国民党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又在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出示材料并思考解放区农民为何有如此高的积极性?
③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
展示《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说明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面对这一变化,中共就作战方针作了及时的调整。展示课本P79《资料回放》来说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展示敌人重点进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解放军战略反攻方向
战略反攻:1946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课后思考]:为什么中共把战略反攻点放在大别山?
3.战略决战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 吹尽狂沙始见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北平和谈
对比北平和谈和重庆谈判背景的不同,说出北平谈判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必然性。
2.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迁移应用]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合作探究:共产党在抗战时根据地不到中国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在农村,但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却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是为何呢?
提示:中共方面: ⑴中共领导(核心)⑵理论指导(灵魂)⑶革命道路(方向)⑷革命军队(中坚)⑸统一战线(保障)⑹群众支持(基础)
国民党方面: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⑵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⑶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⑷美援断绝,蒋桂分裂(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分析出一部分,教师作适当补充说明)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对比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斗争的结果,指导学生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1949年4月23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动手制表总结本单元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