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节单纯的识记要求不高,但课程标准中增加这一部分,并作为必修内容学习,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教育,我们的历史教学虽然强调“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历史教材中我们看到的更多则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很难看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以误导:历史是写在课本中的,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本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则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这一历史观的重要载体。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给了我们大量的图片、表格来表现近代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但如果结合我们身边的交通与通讯工具来讲,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因此我结合宜昌到重庆的这一段“蜀道”,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这一段“蜀道”从古代到近代以及现代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归纳其变化的特点,让本节的内容更加“生活化”。
2、本节内容是近现代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变化,但我在课堂的开始却以古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为导入,一是用古代交通和通讯的落后与不便衬托出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二是与教材前三单元呼应,通过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再次回顾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形成完整的历史结构。
3、本节内容将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分成两大部分,但在教学设计时,我通过一个情景的创设,将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合为一个整体,这样一是为了避免时间背景上的重复;二是使本节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为完整。
4、本节内容与地理学科结合紧密,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地理教材与地图资源,真正做到了综合史地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1、了解学生已经学过的古诗词情况;了解学生对宜昌到重庆的交通状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情况。
2、查找资料:①古诗词、近现代著名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描写;②宜昌到重庆的交通发展资料;③宜昌到重庆的各种交通工具的耗时及票价。
3、与地理教师交流,学习地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无须学生做特别准备,一是因为学生本身时间有限,准备工作很难落实到位;二是本节内容本来就是从社会生活中找寻学习的素材,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积累,关键是课堂上老师的激发调动能将学生的积淀释放出来,也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
 
【重点难点】从纯知识的角度讲没有特别的重难点,但我认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是本节的重点,与地理学科的结合是本课的难点。
 
【板书设计】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近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未来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其它教法建议】作为宜昌的教师和学生对宜昌的交通和通讯状况肯定是最为熟悉的,其它地区的教师也可根据本地情况选择本地交通来讲述。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从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的“神六”载人航天,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今天的“天地对话”,人类的交通和通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宜昌人,从宜昌的交通,从我们自身运用的通讯手段的变化中,我们能否感受到这一变化,让我们穿梭于时空隧道,走一走古代、近代和现代的“蜀道”吧。
 
古代
的交
通和
通讯
创设情景: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所说的蜀道指的是从剑门关(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入川的陆路,这条路大都是一些木头做的栈道嵌在石壁上,川人俗称“老虎口”。那么当年要想入川,除了这条陆路,还可以从我们宜昌出发,请同学们跟随我一起出发,走一走古代的这条水路。
出示资料:
材料一 昔日走三峡的四川船夫有首歌谣说:“出了南津关,两眼泪不干,要想回四川,难于上青天!”
材料二
南津关口的至喜亭(意为“至此则喜”)
通过以上两则材料,同学们可以发现,古代的蜀道有什么特点?
好不容易出了鬼门关,你如何向家人报平安呢?
出示资料:
材料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场秋雨就让出行的李商隐不知归期,你们觉得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有什么特点?
 
 
 
 
 
 
 
 
 
 
 
 
 
 
 
 
 
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与木船,出行不便,安全性低。
 
 
书信、口信
 
 
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与木船,出行不便,安全性低;通讯手段落后,耗时长
近代
交通
与通
讯工
具的
进步
时光荏苒,千年过去,近代的长江上又会上演着怎样的悲欢离合?此时你从宜昌到重庆,又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出示资料:
材料四 截止抗战爆发前,经常行驶长江的洋船有50多艘,总吨位95万多吨,洋船以占全长江轮船47%的吨位,排斥了中国民间资本,垄断了全长江62.4%的客货源。
材料五
1938年秋末,一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湖北宜昌进行,负责运输的就是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公司。图为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民生”号1926年7月首航嘉陵江。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航运业有哪些特点?
一路逃难,来到重庆,你又怎样与沦陷区的家人联系呢?
联系小说《围城》中方鸿渐一行在旅途中与三闾大学联系的情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洋船占据垄断地位,但民生公司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做出了巨大贡献。
电报、电话(但不太方便)
现代
交通
与通
讯工
具的
新发
 “高峡出平湖”,随着葛洲坝水电工程和三峡大坝的修建,如果你想从宜昌出发到重庆,你又多了哪些选择?你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家人分享你的见闻呢?
出示资料:
材料六
宜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合龙
材料七 宜(宜昌) 万(万州)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6月全面开工, 全长260多公里,经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后连接湖北宜昌。2009年建成通车后重庆到宜昌只需6小时。
宜昌到重庆的铁路酝酿了近一个世纪,为什么现在铁路与高速公路才相继动工呢?
轮船、水翼飞船、汽车、飞机,不久以后就会有火车和高速公路。
 
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网络可视聊天等。
 
 
 
 
 
 
 
 
两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地势险要,一些技术难题长期无法解决,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技术难题得以突破;地少人多,铁路与公路占地大等。
选择
不同
出行
方式
的理
很明显大家的选择增多了,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你们能说说你们选择的理由吗?
出示资料:
材料八      各交通工具需时及票价
交通工具
时间
票价
普通轮船
上水5天4夜,下水3天2夜
票价一等舱785元,二等舱490元,三等舱219元,四等舱164元,五等舱125元,散席107元
水翼飞船
12小时
370元左右
飞机
1小时
740元左右
长途汽车
17小时
195元
 
 
 
 
如果旅游我会选择轮船,因为可以看三峡大坝和新三峡,可是耗时太长,但票价比较便宜,而且比较舒服。
如果赶时间我会坐飞机,速度快,但票价太贵。
如果有既便宜又快捷的方式就好了,我希望宜万铁路和宜万高速公路尽快通车。
归纳
四种
交通
方式
的优
缺点
 
通过大家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四种交通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优缺点各是什么?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但修筑铁路造成价高,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展望
未来
了解了宜昌至重庆交通的现状,你能对未来几年宜昌至重庆的交通状况做一个预测吗?又会对宜昌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九
中国地图
宜万铁路和宜万高速公路建成的话,会两分天下,对轮船特别是水翼飞船构成重大冲击,水翼飞船可能会因为时间长、价格高而退出历史舞台了。
水路运输一定要有旅游特色,才能扬长避短。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使水路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量大大提高。
航空运输以他无可替代的优势仍将占据一席之地
宜万铁路和宜万高速公路修好的话,会大大改变宜昌的交通状况,宜昌会成为连接东西部的交通枢纽。有利于东部的物资快速、低价地运进西部,促进西部的发展。
分析
原因
我们看到,同样的起点和终点,在不同的时期却给我们不一样的答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古代、近代、现代交通与通讯工具各呈现出什么特征?为什么不同时期特征不同?
 
 
可根据教材两张表格来分析。分析的层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程度较低的学生可指导其逐一分析,程度较高的学生可进行综合分析。
古代交通和通讯手段落后;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有很大进步,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飞速发展,选择更多,更快捷、方便、安全、高效。
生产力的进步(三次科技革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封建自然经济下人们对出行与信息的要求不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往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如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交通与通讯的近代化)
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才有保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发散
思维
除了交通与通讯工具能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外,你还能通过什么生活现象来说明社会的发展?
回顾第一节,引出第三节,作为学生,还可以观察自己的学习生活。
服装、住房、家俱、电器等……
报刊杂志、娱乐生活……
教材、教室、校园环境等……
辩证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发明广泛利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汽车的普及带来的能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手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垃圾短信与黄色信息泛滥,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使学生明白事物的两面性,但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否定新生事物并拒绝发展,面对问题要积极地解决问题。如推广节能型汽车,加强互联网的管理等。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用“想象力”作为交通工具穿行于古代、近代、现代和未来之间,通过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迁我们看到了一幅完整而真切的历史画卷。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近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未来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人教版)第五章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国言实出版社)
新闻背景:宜万铁路筹建大事记(新华网)
【教学设计说明】
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不是单纯的记忆和培养能力,而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从这一点讲,新课标及新课标教材给老师极大的发挥空间,摆脱了以往的“教教材”,真正实现了 “用教材教”,只有这样,教师才不只是一个“备课”的“教书匠”,而是一名设计教学“设计师”,以教材为砖瓦,建造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大厦。这是我设计教学的出发点。
开放式的课堂需要思想开放的教师,但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更高,否则“一放就活,一活就乱”,只求课堂热闹,热闹过后,学生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开放课堂依然是失败的。开放式的课堂并不是任由学生说,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客观的评价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