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探讨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和意义;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认识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感受人文智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2、难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一个颇具难度,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学习本专题时首先要明确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应先将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教材内容大多抽象晦涩,不利于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应该尽量利用感性材料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来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大家平时看过古希腊神话没有?中国的神话故事呢?你觉得古希腊神话中天神的形象、性格人与中国神话的天神形象、性格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古希腊神话中轻神性、重人性的特点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后来透过古希腊哲学和文艺复兴发育成为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叫做人文主义。
[提问]:什么是人文精神?(单元标题)
 
 [教师总结]: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它和人文主义一样是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发展于文艺复兴,但是人文精神最后还经过了启蒙运动理性精神的滋养,对人和人性有着比人文主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智者学派对人及人性的关注——人文精神之源。
1:“智者学派”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安提丰。
3: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性相通,人性平等;法律与人性的关系。
4:评价其思想主张:积极性;消极性。
[提问]:我们知道西方精神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对人及人性的关注,为何在这个时候一改自然哲学研究的方向,注重对人及社会的研究呢?
 
 [提问]:你怎么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
 
[提示]:“人”是指特定的人——具体的个人,人的感觉。这句话有没有进步意义?有没有消极意义?
[引导]:教材没有提及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不足之处,那么这句被誉为吹响人文主义的号角的名言到底有没有不足之处呢?我们来参考一下黑格尔的一句话: “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思维的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点?
 
 [材料]: “半费之讼
         这是一个有关辩护的古老故事:有一次,古希腊智者学派诉讼师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戈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欧提勒士毕业后却迟迟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在法庭上,普罗泰戈拉的理由是: 如果欧氏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合同的规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欧氏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法庭的裁决,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欧氏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他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欧氏却对普氏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是您的学生,您的那一套咱也会: 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赢了,根据法庭的裁决,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输了,根据合同的规定,我不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我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真不知所措。无法作出裁决
 [设问]:如果你是法官或者是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的人,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二人的僵局呢?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哪些不足之处呢?。
 
[引导]:以庭外调解,劝一方或双方退让等。
[结论]:通过“半费之讼”这个故事说明智者学派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伦理道德的缺陷。(爱因斯坦: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苏格拉底对人及人性的看法-------人文精神的升华
1、“认识你自己”(全面认识人性,人之为人在于人有道德理性)
2、“知德合一”(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要区别)
3、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产婆术)
4、优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谐发展的人)
5、苏格拉底之死的思考的启示。
[提问]:尽管我们平时总是倡导保护动物,但是必须在动物利益和人类利益之间作出选择时我们总是选择牺牲动物的利益,这是为什么?
 
[提问]:如何理解“知德合一”这个哲学命题。(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要区别)(知识和技能是求得道德的手段,道德是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但是两者必须统一,两者同等重要;孔子则不)(列宁:只要目的是崇高的,手段可以是卑鄙的;)(革命,革命,多少罪名假汝之名而行!)(目的内隐,难知其善恶;手段外显,易知优劣)
[学生思考,阐述观点]:
 
[材料]:    二战期间,美国IBM公司为了商业利益为纳粹德国研制一种专门用来对犹太人的个体情况进行纪录,整理和分类的打孔机,以便更有效地屠杀犹太人,IBM公司的技术介入大屠杀长达十二年之久,当然,如果没有IBM的技术,大屠杀同样会发生,但有了IBM的技术,希特勒杀人更为得心应手。杀得更有效率。
 
[教师]: 诺基亚有句广告词写得很有人文色彩: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发展如果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引,那么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是有教训的,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事例来吗?
 
[总结]:因此人文精神又被赋予新的现实内涵:探求天人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知人类思想的形成,总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向前迈进的(牛顿: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材料]:苏格拉底之死
(1)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他死于其毕生热爱的雅典同胞之手,雅典公民民主投票的结果是:280:221。
他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项不公正的判决,于是想方设法拯救他,买通狱卒,劝他逃走,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2)       苏格拉底临死前对一个叫克力同的人说了这样一番话。克力同,我告诉你,这几天一直有一个神的声音在我心中晓喻我,他说:“苏格拉底,还是听我们的建议吧,我们是你的卫士。不要考虑你的子女、生命或其他东西胜过考虑什么是公正。……事实上你就要离开这里了。当你去死的时候,你是个牺牲品,但不是我们所犯错误的牺牲品,而是你同胞所犯错误的牺牲品。但你若用这种可耻的方法逃避,以错还错,以恶报恶,践踏你自己和我们订立的协议合约,那么你伤害了你最不应该伤害的,包括你自己、你的朋友、你的国家,还有我们。到那时,你活着面对我们的愤怒,你死后我们的兄弟、冥府里的法律也不会热情欢迎你;因为它们知道你试图尽力摧毁我们。别接受克力同的建议,听我们的劝告吧。”
[提问]:
(1) 阅读了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思考?
(2)假如你是苏格拉底,你会接受克力同的建议,越狱逃走,还是听从“神”的劝告,从容赴死。(先说出你的选择,再解释你选择的缘由)
(3)你认为苏格拉底的死是否实践了他知德合一的主张? 说说缘由      
     三个问题你可选择其中一个回答(体现新课程的选择性,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和思考角度)
[学生思考,阐述观点]:
[教师总结]: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思考可以有许多许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大家就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人说不自由,毋宁死,可是苏格拉底说:不思考, 毋宁死!思想是人类前行的伟大动力,希望大家学习,坚持苏格拉底所提倡的这种独立,理性的思考精神.
 
 
本课的难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在本课时内解决,而是利用课后探究来解决,既作为本课的补充和深入,也作为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
(三)课后作业:
阅读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或历史随笔,谈谈自己个人的思考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