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教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B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C教学方法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基础。
D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是他以过人的智慧与胆略揭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风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
【讲述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
分析: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全国人民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1)对象:“两个凡是”
2)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合作探究】1:“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错在哪里?说明了什么问题?
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错误在于利用了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话领袖,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违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3)说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1)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伟大意义。
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4、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改革开放。
3)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合作探究】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有那些?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
2)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
3)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动;
5)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的总结。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归纳: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年广九:
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上世纪60年代,年广九被称为投机倒把的典型;
80年代,年广九被称为发家致富的楷模;
现在人们谈起年广九,他被称为中国私营业主的活标本。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1990年,风头正健的年广九却因所谓的“经济诈骗罪”等罪名入狱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家人和有关人员陪同下,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回到北京后,他又视察了首钢。邓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1)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概括:“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他还提出: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常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3) 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年广九:“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92年,88高龄的邓小平在和广东官员座谈时,再次提到年广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1992年3月,芜湖市检察院主动撤诉,年广九被宣告无罪释放。有人认为,邓小平又一次拯救了年广九。
5、体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14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
主要理论
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成熟并成体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体系完整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7)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合作探究】4: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乘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策的出发点;
(2)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4)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的背景: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①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②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合作探究】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条件有哪些?
(1)可能性: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2)战略机遇: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3)新活力: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4)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
(5)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
(6)宝贵经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创立及内涵:
(1)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2)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合作探究】6:“三个代表”思想的辩证关系
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3)根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5)本质:执政为民
3、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2)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

 思 想 体 系
 创 立 者
 解 决 问 题
 思 想 精 髓
 历 史 作 用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中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实 事 求 是
    独 立 自 主
    群 众 路 线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与 时 俱 进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课小结】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变化了国内外形势,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
一、本课测评: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二、学习延伸: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个经济搞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