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川教版)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一)虎门销烟:______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门销烟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
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8月《 》签订。
(3)鸦片战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56年10月英国炮轰广州。
3、火烧圆明园:_______年____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
4、________通过《_______》等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__________平方公里。
5、1851年洪秀全领导___________农民革命运动。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___________牺牲。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1895年____________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国联军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一)洋务派的产生: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中央:________。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_______年代到___________年代。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洋务派提出____的口号,创办近代____工业。典型的军事工业有:_________
(2)后期:洋务派打出_____”的旗号,又兴办了一批______企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______,张之洞创办的_______________等。
(3)洋务派兴办了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堂 (4)洋务派还筹建了__________三支海军。
3. 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 洋务运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 戊戌变法(1898年)
(一)公车上书:
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的签订。
2.过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_____________。
3. 公车上书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背景: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2.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________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史称“___________”,又称 “百日维新”。
3.戊戌政变:
(1) 原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_______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 经过: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____________”。戊戌变法失败。
4.戊戌变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 辛亥革命(1911年)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________年,美国___________。
(2)领 导 人:_____________。
(3)目标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______年成立于__________。
(2)领导人:_____________。
(3)机关刊物:《__________》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质:中国同盟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党。
3.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简称____________。②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__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 经过:______年10月10日,_____新军的革命士兵,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史称“________”。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_______年1月1日,__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以_____为首都,改用公历,以_________纪元,1912年为民国_______年。
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________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__》。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背)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革命。
2.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________年,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
2.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十月革命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18年,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五四运动:
1.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_____年5月4日,____________。
3. 五四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前期):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__________,主力是______;
第二阶段(后期):1919年6月5日以后,中心在_____,主力是_________。
5. 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背)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与地点:____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在___秘密举行,后移至嘉兴_______。
2.中共“一大”的内容:
①党的中心工作: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会选举___________担任中央局书记。
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至1927年)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初国民党_____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第__________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黄埔军校: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__________学校。军校由______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____________。
(三)北伐战争 :
1.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路线和主要战场: 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__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5.主要战役:_________________战役,共产党员________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_________”称号。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和“___________”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1927年8月1日)
(一)南昌起义
1.时间:_____年8月1日。
2.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3. 南昌起义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______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________秋收起义。
2. 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___率南昌起义队伍与_________队伍会师。
第12课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止时间: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年10月。
3.遵义会议
(1)时间: ________年1月 。
(2)内容:①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了_______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③增选__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________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③是_____________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的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___________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会师。
5.长征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______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影响: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安事变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清晨,_____________派兵逮捕了蒋介石,历史上称为“_______事变”,又称“__________事变” 。
3.结果:________________。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
(一)卢沟桥事变
___年__月____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日本_侵华战争,这就是“____事变”,又称“____事变”。卢沟桥事变,揭开了_________的序幕。
(二)南京大屠杀 
1、___年___月___日,日军攻陷____。在___个星期之内,日军屠杀中国同胞达_多万人
2、南京大屠杀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
(一)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在徐州会战期间取得的胜利)  
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_______________会战
2、1938年春,_____指挥国民党军队在临沂血战7天。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_____殉国。
3、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团大战(共产党)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年8月至12月
3规模:105个团约20万人。
4.指挥:_______________
5.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一)中共七大  
(1)目的:为了争取________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中国。
(2)时间、地点:_________年4— 6月,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____________,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_______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
③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___________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 中共七大的意义为夺取抗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举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目的):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
2、(毛泽东目的):为了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阴谋。
3.重庆谈判:____年8月28日,毛泽东在_________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重庆参加谈判。4. 重庆谈判的结果:____年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全面内战的爆发:_____年6月,国民党22万军队进攻____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挺进大别山  _______年6月,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______根据地,揭开人民解放军________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三大战役  
1、从_______年9月到_______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____________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2.三大战役简况 (地图见课本P118)
(1)淮海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作用:为解放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1.渡江战役:_________年4月21日至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从江苏____到江西_____________。
2.国民政府的垮台:1949年__月__日,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第19课 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
1.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产生:
①背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开办。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②产生:从19世纪________年代起,中国一部分_________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等沿海地区,最著名的企业有______________等。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
②发展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_________天”。
2. 状元企业家张謇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张謇还提出了“___________”的口号。
②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_______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________。
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 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1)交通工具:_____1873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2)通讯工具: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______到上海之间。
1877年在__________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2.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1)报刊创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_______》。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最为著名。
(2)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出版企业。
3.娱乐方式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学会了用__________真实地记载社会事件、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 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有__________等。
第21课 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1.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__。
(2)维新变法时期: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_______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_________。1917年_______任校长,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3)科举制度的废除: _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2.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905年,_____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他创造性地设计出“____”字形折返线路。1909年,_________提前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3. 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抗战时期,他又发明了____________,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第22课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成就
1. 魏源与《海国图志》
(1)时间:魏源在鸦片战争期间编成了《海国图志》。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编书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4)具体做法: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术,改革以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书籍。
(5)地位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复和《天演论》
(1)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演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 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是现代_______的开拓者。他的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
4.徐悲鸿: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他擅长国画,尤其擅长______。国画《_______》《______》和油画《________》等是其代表作。
5.聂耳和冼星海:(1)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聂耳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_________》等救亡歌曲,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起了重要的作用。
(2)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______》等著名歌曲,周恩来赞誉______“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答案(川教版)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一)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②振奋民族精神,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背)
(2)虎门销烟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二)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了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2)过程:①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英国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
(3)鸦片战争的影响: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为了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56年10月英国炮轰广州。
3、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沙俄通过《瑷珲条约》等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5、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牺牲。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1895年威海卫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①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②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背)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的组成: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危害: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背)
第5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产生:
1、目的: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代表人物:中央: 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典型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又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3)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4)洋务派还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 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 洋务运动的作用:①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背)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过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 公车上书的历史意义: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背)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背景: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2.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史称“戊戌变法”,又称 “百日维新”。
3.戊戌政变:
(1) 原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 经过: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4.戊戌变法的意义:①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这次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背)
第7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894年,美国夏威夷。
(2)领 导 人:孙中山。
(3)目标任务: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性质: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905年成立于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机关刊物:《民报》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5)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②三民主义的作用(背):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革命士兵,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史称“辛亥革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背)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性:①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③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
3.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4.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1)前期(十月革命前):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6.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③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背)
第9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爆发时间、地点:1919年5月4日,北京。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还我山东”等。
4.经过:
第一阶段(前期):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后期):1919年6月5日以后,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背)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具体表现在):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6.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背)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与地点: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在上海秘密举行,后移至嘉兴南湖。
2.中共“一大”的内容:
①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背)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黄埔军校: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
(三)北伐战争 :
1.时间:1926—1927年。
2、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路线和主要战场: 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浙江。两湖地区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5.主要战役:贺胜桥、汀泗桥、武昌战役,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3. 南昌起义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背)
(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队伍会师。
第12课 红军长征
1.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 。
(2)内容:①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③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的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
5.长征的历史意义:①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③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背)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影响: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完全沦陷,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3000万东北同胞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二)西安事变
1.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逮捕了蒋介石,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
3.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①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②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背)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一)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二)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6个星期之内,日军屠杀中国同胞达30多万人
2、南京大屠杀的启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勤奋学习,振兴中华。
第15课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
(一)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在徐州会战期间取得的胜利)  
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2、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临沂血战7天。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王铭章殉国。
3、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①这是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②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③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背)
(二)百团大战(共产党)  
1.目的: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2.时间:1940年8月至12月
3规模:105个团约20万人。
4.指挥:彭德怀
5.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
6、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①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背)
第16课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一)中共七大  
(1)目的: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2)时间、地点:1945年4— 6月,延安
(3)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 中共七大的意义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背)
(二)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③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④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背)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目的):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欺骗人民和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毛泽东目的):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重庆参加谈判。4.结果: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22万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目标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三)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三大战役  
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2.三大战役简况 (地图见课本P118)
(1)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时间:1948.11-1949.1;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2)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①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②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③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背)
(二)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至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
2.国民政府的垮台: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第19课 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
1.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产生:
①背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开办。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②产生: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最著名的企业有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同文书局等。(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
②发展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 状元企业家张謇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张謇还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
②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 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1)交通工具:李鸿章1873年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2)通讯工具: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2.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1)报刊创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外新报》。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最为著名。
(2)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出版企业。
3.娱乐方式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学会了用照相与电影技术真实地记载社会事件、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 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有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
第21课 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1.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维新变法时期: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3)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2.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905年,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他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折返线路。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3. 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抗战时期,他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第22课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成就
1. 魏源与《海国图志》(背)
(1)时间:魏源在鸦片战争期间编成了《海国图志》。
(2)主要内容:书中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
(3)编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4)具体做法: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术,改革以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书籍。
(5) 《海国图志》的地位和作用:①《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②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
2.严复和《天演论》(背)
(1)主要内容:介绍了进化论思想。
(2)主要观点:①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②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
(3)《天演论》的作用:这些主张对当时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3.鲁 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
4.徐悲鸿: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他擅长国画,尤其擅长画马。国画《奔马》《愚公移山》和油画《田横五百士》等是其代表作。
5.聂耳和冼星海:
(1)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聂耳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歌曲,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起了重要的作用。
(2)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著名歌曲,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完整版费下载: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44/sort064/sort0897/index_1.html
 

更多八年级历史试题免费下载: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44/sort064/sort0898/index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