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邪恶的轴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能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2、知道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体会《格尔尼卡》中反映的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
3、牢记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理解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点。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以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为标志的
A. 1931年 B. 1932年 C. 1933年 D. 1939年
(2)“国会纵火案”中被逮捕的保加利亚共产党的领袖是
A.台尔曼 B.季米特洛夫 C.斯大林 D.列宁
(3)下列哪一国家的法西斯政权最先建立
A.德国 B. 意大利 C.西班牙 D.日本
(4)意大利的法西斯头子是
A.佛朗哥 B.东条英机 C.希特勒 D.墨索里尼
(5)731部队反映了哪一国家的暴行
A.德国 B. 意大利 C.西班牙 D.日本
2、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决不会不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就是如果在牺牲一个被侵略的国家的情况下向一个已被谴责为侵略者的国家致送报酬,那么其他爱好和平的弱国或小国的安全也将发生疑问。
―——海尔•塞拉西
请回答:
(1)上面说这段话的人具有怎样的身份
(2)他这段话是针对什么事件说的?
(3)面对这一事件的发生,当时世界上几个帝国主义强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3、列举题
试各举一例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
二、课堂回顾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纳粹种族屠杀的民族是
A.日尔曼族 B.波兰 C.犹太族 D.俄罗斯
2、读图题
(1)上述作品的名字是什么?
(2)该作品的作者是谁?他是哪国人?属于什么画派?
(3)该作品反映了什么内容?
3、问答题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有什么相同的原因?这三个法西斯政权对内、对外的政策有什么相同表现?
三、课堂延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尤其以屠杀犹太人为甚。50年来,人们对希特勒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屠杀万犹太人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希特勒如此痛恨犹太人,这成为一个历史之谜。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试着去找找看。
第6课 邪恶的轴心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C (2)B (3)B (4)D (5)D
2、材料题
(1)埃塞俄比亚皇帝。
(2)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
(3)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导致埃塞俄比亚很快被意大利吞并。
3、列举题
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对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在二战期间共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公然践踏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大量施放毒气,致使数十万人被毒气毒死。
日本: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军民30多万;设立731部队,实行细菌战,用无数中国人的生命做各种细菌武器的研究试验。
二、课堂回顾
1、C
2、读图题
(1)《格尔尼卡》。
(2)毕加索;西班牙;立体派。
(3)反映了德国法西斯屠杀格尔尼卡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3、问答题
共同原因是经济危机的打击;对内镇压共产党,实行专制;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三、课堂延伸
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究其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透视:
1、历史的原由。在历史上,欧洲人对犹太人持有成见。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直“遗传”到现代。尤其是进入本世纪后的德及奥民族,反犹情绪与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结。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而当时的德及奥民族的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逐步形成,并迅速成为了这股社会情绪的主导,一方面,当时德及奥民族仇犹反犹的社会情绪极大地刺激着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为其日后仇犹反犹灭犹政策和措施制造社会价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3、现实的需要。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使其工业生产倒退到了上世纪末的水平,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
另外,居住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较之于其他民族而言,不仅富有,而且素质也要高些。面对这样一个民族,希特勒及其党徒们,既感到仇恨,又觉得胆怯。在他们的心中,犹太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他们实现“第三帝国”美梦的严重威胁。这些,无疑加剧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完全处在一种极端疯狂的症状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不仅有了适当的社会环境,且得以迅速疯狂起来。
4、狂暴的病态心理。希特勒是奥地利海关一个小官吏的私生子,从小缺少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代整天流浪于维也纳和慕尼黑街头,铸就了他既自私又狂妄的性格。
上述四大原因,如果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很难构成对犹太人的灭绝性仇杀。只有把这四大原因融合为一体时,才能产生确定性的使犹太民族在劫难逃的社会效应,而希特勒则是把这四大原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魁首。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社会各种相关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或者说是时事造就的。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希特勒当属罪魁。希特勒对犹太人特有的种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态心理的一种特殊反映。导致希特勒严重病态心理的“菌种”就是来自历史成见和宗教情结,恰好又得到了当时德国社会环境的孕育。确切地说,希特勒的严重病态心理与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疯狂病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疯狂的病态心理正是历史成见、宗教情结和现实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剂;另一方面,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疯狂病态的心理推向了极端,从而引发了那场人类历史的大悲剧。